|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符号清单 | 第8-12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 ·萃取设备的分类和选型 | 第12-17页 |
| ·萃取设备的分类 | 第12-14页 |
| ·萃取设备的特点 | 第14-16页 |
| ·萃取设备的选型 | 第16-17页 |
| ·Scheibel萃取塔 | 第17-20页 |
| ·Scheibel萃取塔结构 | 第18页 |
| ·Scheibel萃取塔性能描述 | 第18-20页 |
| ·筛板萃取塔 | 第20-24页 |
| ·传统筛板萃取塔 | 第20-22页 |
| ·脉冲筛板萃取塔 | 第22-23页 |
| ·震动筛板萃取塔 | 第23-24页 |
| ·萃取模型 | 第24-27页 |
| ·理想的微分逆流萃取:活塞流模型 | 第25-26页 |
| ·逆流接触中两相流动的非理想性 | 第26-27页 |
| ·Scheibel萃取塔的建模研究 | 第2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9-35页 |
| ·实验装置 | 第29-31页 |
| ·改进的1级Scheibel萃取实验装置 | 第29页 |
| ·改进的3级Scheibel萃取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 ·改进的5级Scheibel萃取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页 |
|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 ·实验步骤 | 第31-34页 |
| ·预实验 | 第31-32页 |
| ·丙醇-庚烷-水体系相平衡研究 | 第32页 |
| ·筛板开孔率研究 | 第32页 |
| ·每一级中填料段高度和搅拌段高度比例的研究 | 第32页 |
| ·搅拌转速研究 | 第32-33页 |
| ·进料总流量研究 | 第33页 |
| ·改进Scheibel萃取塔和传统Scheibel萃取塔的对比研究 | 第33页 |
| ·开车模型的验证 | 第33-34页 |
| ·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 ·萃余相丙醇含量分析 | 第34页 |
| ·萃取相丙醇含量分析 | 第34页 |
| ·水份分析 | 第34-35页 |
| 第3章 改进Scheibel萃取塔的性能研究 | 第35-51页 |
| ·预实验 | 第35-38页 |
| ·搅拌转速对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搅拌时间对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 ·静置时间对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丙醇-庚烷-水体系相平衡研究 | 第38-41页 |
| ·液液比为1:1时丙醇-庚烷-水体系相平衡数据 | 第39-40页 |
| ·液液比为2:1时丙醇-庚烷-水体系相平衡数据 | 第40-41页 |
| ·Scheibel萃取塔性能研究 | 第41-47页 |
| ·开孔率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 ·每一级中填料段高度与搅拌段高度的比例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搅拌转速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进料流量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改进Scheibel萃取塔和传统Scheibel萃取塔萃取效率对比 | 第47-48页 |
| ·改进的1、3、5级Scheibel萃取塔萃取率的比较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理想开车模型的建立 | 第51-66页 |
| ·模型假设 | 第51页 |
| ·模型方程 | 第51-58页 |
| ·改进的1级Scheibel萃取塔 | 第52-54页 |
| ·改进的n级Scheibel萃取塔 | 第54-58页 |
| ·模型计算结果和验证 | 第58-64页 |
| ·模型计算结果 | 第58-61页 |
| ·模型验证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附录 | 第74-84页 |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