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 第12-16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6-41页 |
| ·前言 | 第16页 |
| ·高速逆流色谱原理及特点 | 第16-19页 |
| ·单向流体动力学平衡机理 | 第16-18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特点 | 第18-19页 |
| ·高速逆流色谱传质特性研究 | 第19-22页 |
| ·色谱模型 | 第19-20页 |
| ·轴向扩散特性的研究 | 第20-21页 |
| ·相间传质特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系统的研究 | 第22-25页 |
| ·溶剂体系的特点 | 第22-23页 |
| ·分配系数 | 第23-24页 |
| ·固定相保留值 | 第24-25页 |
| ·络合萃取的原理及特点 | 第25-27页 |
| ·络合萃取平衡原理 | 第25-26页 |
| ·络合萃取作用机理 | 第26页 |
| ·络合萃取的特点 | 第26-27页 |
| ·络合萃取剂 | 第27-29页 |
| ·常用络合萃取剂 | 第27-29页 |
| ·络合萃取剂的再生 | 第29页 |
| ·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 | 第29-32页 |
| ·有机羧酸溶液的络合萃取 | 第29-30页 |
| ·有机胺类溶液的络合萃取 | 第30页 |
| ·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的络合萃取 | 第30-31页 |
| ·金属离子的络合萃取 | 第31页 |
| ·醇、酚类化合物的络合萃取 | 第31-32页 |
|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32-34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4-41页 |
| 2 高速逆流色谱轴向扩散系数的研究 | 第41-54页 |
| ·前言 | 第41-42页 |
| ·轴向扩散系数模型 | 第42-43页 |
| ·实验 | 第43-44页 |
| ·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 ·实验原料和溶剂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两相溶剂系统的准备 | 第44页 |
| ·样品的准备 | 第44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步骤 | 第44-45页 |
| ·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的选择 | 第45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5-46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6-51页 |
| ·不同双相体系下的轴向扩散系数数据 | 第46-48页 |
| ·轴向扩散系数模型 | 第48-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3 二(2-乙基己基)磷酸钠离子交换萃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研究 | 第54-68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初始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56页 |
| ·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初始萃取剂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57页 |
| ·平衡pH值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57-59页 |
| ·分配系数模型 | 第59-64页 |
| ·分配系数模型的建立与讨论 | 第59-62页 |
| ·模型关联效果讨论 | 第62-64页 |
| ·小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4 基于UNIFAC法的液液两相体系分配系数的计算 | 第68-92页 |
| ·前言 | 第68-69页 |
| ·UNIFAC模型 | 第69-74页 |
| ·Original UNIFAC模型 | 第69-71页 |
| ·Larsen-Lyngby模型 | 第71-72页 |
| ·UNIFAC Dortmund模型 | 第72-73页 |
| ·Bastos模型 | 第73页 |
| ·Hooper模型 | 第73页 |
| ·EFV/UNIFAC模型 | 第73-74页 |
| ·Mixture-UNIFAC模型 | 第74页 |
| ·Original UNIFAC模型的选定 | 第74-75页 |
| ·基于UNIFAC的活度系数程序的开发 | 第75-77页 |
| ·基于UNIFAC的多组分液液平衡程序的开发 | 第77-79页 |
| ·理论基础 | 第77-78页 |
| ·计算框架 | 第78-79页 |
| ·基于UNIFAC法预测分配系数的原理 | 第79-80页 |
| ·应用UNIFAC模型预测简单化合物的分配系数 | 第80-82页 |
| ·应用模型预测复杂化合物的分配系数 | 第82-86页 |
| ·讨论 | 第86-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 ·结论 | 第92页 |
|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92-94页 |
| 附录1:活度系数计算程序 | 第94-98页 |
| 附录2:液液平衡计算程序 | 第98-104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4页 |
| 科研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