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味颗粒剂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掩味技术概述 | 第10-13页 |
1.2 克拉霉素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 第13-15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克拉霉素掩味剂制备工艺研究 | 第17-34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17-18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2.2 制备工艺研究 | 第18-20页 |
2.3 工艺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2.3.1 苦味评价 | 第20-21页 |
2.3.2 溶出度检查 | 第21页 |
2.3.3 水分检查 | 第21页 |
2.4 四种制备工艺结果 | 第21-23页 |
2.4.1 苦味评价 | 第21-22页 |
2.4.2 溶出度检查 | 第22页 |
2.4.3 水分检查 | 第22-23页 |
2.5 辅料筛选 | 第23-27页 |
2.6 正交试验 | 第27-29页 |
2.7 制备工艺 | 第29-30页 |
2.8 样品检查 | 第30页 |
2.9 制备工艺评价 | 第30-33页 |
2.9.1 粒度检查 | 第31页 |
2.9.2 干燥失重 | 第31-32页 |
2.9.3 水分检查 | 第32-33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克拉霉素颗粒的质量研究 | 第34-56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54页 |
3.2.1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研究 | 第35-42页 |
3.2.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5页 |
3.2.1.2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 第35-37页 |
3.2.1.3 检测下限和定量限 | 第37-38页 |
3.2.1.4 破坏性试验 | 第38-42页 |
3.2.1.5 测定方法 | 第42页 |
3.2.2 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 第42-50页 |
3.2.2.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 | 第42页 |
3.2.2.2 标准曲线 | 第42-43页 |
3.2.2.3 精密度试验 | 第43-44页 |
3.2.2.4 重复性试验 | 第44-45页 |
3.2.2.5 溶液稳定性实验 | 第45-46页 |
3.2.2.6 耐用性试验 | 第46-50页 |
3.2.2.7 回收率实验 | 第50页 |
3.2.3 溶出度测定方法 | 第50-54页 |
3.2.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50-51页 |
3.2.3.2 辅料考察 | 第51-52页 |
3.2.3.3 精密度试验 | 第52页 |
3.2.3.4 溶液稳定性考察 | 第52-53页 |
3.2.3.5 回收率试验 | 第53-54页 |
3.2.3.6 溶出度的测定 | 第54页 |
3.2.4 样品检查结果 | 第54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克拉霉素颗粒影响因素试验 | 第56-62页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6-57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6-57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7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57-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4页 |
5.1 制剂工艺研究结果 | 第62页 |
5.2 质量研究结果 | 第62-63页 |
5.3 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