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材拔轧组合成形技术与设备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异型材生产与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2.1 异型材拉拔工艺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2 异型材轧制技术发展 | 第16-22页 |
1.3 本课题的关键技术 | 第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异型材拔轧机组总体方案 | 第24-34页 |
2.1 现有冷拉异型材生产工艺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2.2 轧制异型材的优缺点分析 | 第28-30页 |
2.3 拔轧工艺与设备特点 | 第30-33页 |
2.3.1 拔轧机组及工艺分析 | 第30-31页 |
2.3.2 四辊孔型轧制原理 | 第31-32页 |
2.3.3 拔轧组合孔型设计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轧机水平辊设计与校核 | 第34-47页 |
3.1 水平辊改造方案 | 第34-39页 |
3.1.1 改造后水平辊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3.1.2 水平辊与辊环的材质及联接 | 第36-37页 |
3.1.3 水平辊尺寸参数 | 第37-39页 |
3.2 水平辊强度校核 | 第39-45页 |
3.2.1 辊身的弯曲强度校核 | 第39-43页 |
3.2.2 辊颈的强度校核 | 第43-45页 |
3.2.3 辊头的强度校核 | 第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立辊框架研制 | 第47-58页 |
4.1 立辊结构设计 | 第47-49页 |
4.1.1 水平辊和立辊的关系 | 第47页 |
4.1.2 立辊结构 | 第47-48页 |
4.1.3 立辊轴承 | 第48-49页 |
4.2 立辊框架主要结构及其尺寸参数 | 第49-52页 |
4.2.1 立辊框架主体结构 | 第49-50页 |
4.2.2 立辊调整机构 | 第50-51页 |
4.2.3 立辊框架的安装与固定 | 第51-52页 |
4.2.4 立辊框架主要参数 | 第52页 |
4.3 立辊框架的强度及变形校核 | 第52-57页 |
4.3.1 立辊的强度校核 | 第53页 |
4.3.2 立辊框架的强度及变形分析 | 第53-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拉拔机设计 | 第58-68页 |
5.1 液压-链轮式拉拔机特点 | 第58-59页 |
5.1.1 拉拔机工作原理 | 第58-59页 |
5.1.2 拉拔机主体结构 | 第59页 |
5.1.3 拉拔机动作分析 | 第59页 |
5.2 拉拔机主要参数 | 第59-65页 |
5.2.1 拉拔机技术参数 | 第60页 |
5.2.2 拉拔力与拉拔功率计算 | 第60-61页 |
5.2.3 链轮与链条 | 第61-62页 |
5.2.4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 第62-65页 |
5.3 拉拔机主要结构 | 第65-67页 |
5.3.1 装卡工件机构 | 第65页 |
5.3.2 出料结构 | 第65-66页 |
5.3.3 传动机构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异型材拔轧组合工艺研究与应用 | 第68-77页 |
6.1 异型材生产工艺路线优化与分析 | 第68-69页 |
6.1.1 现有生产工艺路线图 | 第68-69页 |
6.1.2 生产工艺优化路线图 | 第69页 |
6.2 拔轧组合工艺生产异型材优缺点的分析 | 第69-70页 |
6.3 拔轧机组的接头实验研究 | 第70-73页 |
6.3.1 接头长度的计算 | 第71页 |
6.3.2 焊接接头实验 | 第71-73页 |
6.4 拔轧组合工艺在机床导轨生产中的应用 | 第73-76页 |
6.4.1 机床导轨现生产工艺流程 | 第73-74页 |
6.4.2 拔轧组合机组生产机床导轨新流程 | 第74-75页 |
6.4.3 两种流程的对比分析 | 第75页 |
6.4.4 新流程的效益分析 | 第75-7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