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防护、救生技术与设备论文--照相仪器、设备论文

基于超低温环境下的摄像装置保温结构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光机热集成分析概述第13-14页
    1.3 国外摄像装置的保温技术现状概述第14-19页
        1.3.1 国外摄像装置的保温技术发展现状第14-16页
        1.3.2 国内摄像装置的保温技术发展现状第16-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理论分析基础第20-32页
    2.1 传热学基本理论第20-24页
        2.1.1 热传导第20-22页
        2.1.2 热对流第22-23页
        2.1.3 热辐射第23-24页
    2.2 有限元分析基础第24-28页
        2.2.1 有限元法的概述第24-25页
        2.2.2 结构分析方程第25-26页
        2.2.3 有限元热分析第26-27页
        2.2.4 有限元分析的力学基础第27-28页
    2.3 低温环境对光学系统成像的影响第28-30页
        2.3.1 低温对光学系统的影响第28-30页
        2.3.2 温差对光学系统的影响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摄像装置的应用环境分析第32-38页
    3.1 摄像装置的热环境第32-35页
        3.1.1 摄像装置的外部热环境分析第32-33页
        3.1.2 摄像装置的内部热环境分析第33-34页
        3.1.3 光学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模型第34-35页
    3.2 摄像装置的动力学环境第35页
        3.2.1 振动环境第35页
        3.2.2 冲击环境第35页
    3.3 摄像装置的压力环境第35-36页
    3.4 性能指标要求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摄像装置的热设计第38-54页
    4.1 确定初始保温方案第38-43页
        4.1.1 保温措施第38-39页
        4.1.2 材料选择第39-41页
        4.1.3 关键部位的绝热设计第41-43页
    4.2 有限元热分析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4.3 光学窗口组件的热设计第44-49页
        4.3.1 窗口的强度分析第44-45页
        4.3.2 窗口的光机热集成分析第45-49页
    4.4 保温层厚度确定第49-51页
    4.5 加热功率计算第51-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摄像装置的整机结构分析第54-76页
    5.1 支撑结构的设计第54-57页
        5.1.1 拓扑优化基础第54-55页
        5.1.2 支撑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第55-57页
        5.1.3 支撑结构的安装位置第57页
    5.2 动力学分析第57-71页
        5.2.1 摄像装置的模态分析第58-59页
        5.2.2 冲击响应谱第59-62页
        5.2.3 正弦振动分析第62-64页
        5.2.4 随机振动分析第64-71页
    5.3 摄像装置整机分析第71-72页
    5.4 摄像装置的环境试验第72-75页
        5.4.1 低温试验分析第72-73页
        5.4.2 试验结果第73-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主要研究内容第76-77页
    6.2 课题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目视觉的可通行区域实时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DMD的可编程点源同轴数字全息显微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