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引言 | 第11-17页 |
1.1.1 可控自组装的研究 | 第11-13页 |
1.1.2 具有刺激响应性能的组装体的研究 | 第13-14页 |
1.1.3 聚合物自组装体的功能导向研究 | 第14-17页 |
1.2 复合自组装的研究 | 第17-23页 |
1.2.1 小分子之间的复合自组装 | 第17-19页 |
1.2.2 共聚物与共聚物之间的复合自组装 | 第19-20页 |
1.2.3 共聚物与均聚物之间的复合自组装 | 第20-22页 |
1.2.4 共聚物与小分子之间的复合自组装 | 第22-2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方案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功能化双亲大分子的设计合成、物理化学性能及自组装性能研究 | 第24-63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树枝化烷氧醚-胆固醇双亲大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 第25-34页 |
2.2.1 双亲大分子(Et-G1-Chol)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27页 |
2.2.2 双亲大分子(Et-G1-6-Chol)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29页 |
2.2.3 双亲大分子(Et-G1-TEG-Chol)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30页 |
2.2.4 双亲大分子(Et-G1-SS-Chol)的合成与表征 | 第30-32页 |
2.2.5 双亲大分子(Et-G1-Ala-Chol)的合成与表征 | 第32-34页 |
2.3 双亲大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 第34-37页 |
2.3.1 热物理性能表征 | 第34-35页 |
2.3.2 液晶织构观察 | 第35-36页 |
2.3.3 固相SAXS研究 | 第36-37页 |
2.4 双亲大分子溶液中的自组装研究 | 第37-49页 |
2.4.1 双亲大分子的温敏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2.4.2 双亲大分子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 第40-43页 |
2.4.3 双亲大分子组装体的温敏性能研究 | 第43-46页 |
2.4.4 双亲大分子组装体的还原响应性能研究 | 第46-48页 |
2.4.5 双亲大分子组装体的手性特征 | 第48-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2.6 实验部分 | 第50-63页 |
第三章 双亲大分子-嵌段聚合物的复合自组装研究 | 第63-93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复合组装体的形貌研究 | 第64-77页 |
3.2.1 前期探索 | 第65-68页 |
3.2.2 复合比例对复合组装体形貌的影响 | 第68-70页 |
3.2.3 双亲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对复合组装体形貌的影响 | 第70-75页 |
3.2.4 变温复合自组装研究 | 第75-77页 |
3.3 复合组装体的功能化性质研究 | 第77-83页 |
3.3.1 复合自组装体的温敏性能研究 | 第77-80页 |
3.3.2 复合自组装体的还原响应能力研究 | 第80-81页 |
3.3.3 复合自组装体的手性特征研究 | 第81-83页 |
3.4 组装体的细胞作用研究 | 第83-89页 |
3.4.1 细胞毒性测试 | 第83-84页 |
3.4.2 组装体表面原位反应能力的研究 | 第84-85页 |
3.4.3 组装体与细胞作用探索 | 第85-8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3.6 实验部分 | 第90-9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附录一 专业名词缩写一览表 | 第101-102页 |
附录二 化合物结构以及缩写 | 第102-10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104-10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