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竹筋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粘结滑移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粘结力的概念 | 第13页 |
1.3.2 钢筋混凝土粘结机理分析 | 第13-14页 |
1.3.3 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 | 第14-15页 |
1.3.4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第15-19页 |
1.4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竹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试验研究 | 第21-37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粘结滑移试验 | 第21-29页 |
2.2.1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2.2.2 试验方案及试件制作 | 第21-23页 |
2.2.3 试验材料性能 | 第23-24页 |
2.2.4 试验加载 | 第24页 |
2.2.5 试验现象及破坏机理分析 | 第24-26页 |
2.2.6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2.3 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 第29-30页 |
2.3.1 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 第29页 |
2.3.2 试验数据验证 | 第29-30页 |
2.4 粘结强度和锚固长度的计算 | 第30-36页 |
2.4.1 有关粘结强度和基本锚固长度的研究 | 第30-32页 |
2.4.2 竹筋混凝土粘结强度和基本锚固长度 | 第32-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考虑粘结滑移的竹筋混凝土简支梁有限元模拟 | 第37-60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ABAQUS有关介绍 | 第37-38页 |
3.2.1 软件介绍 | 第37页 |
3.2.2 有限元模型介绍 | 第37-38页 |
3.3 竹筋、混凝土单元类型选取 | 第38-39页 |
3.4 竹筋与混凝土材料选取 | 第39-43页 |
3.4.1 混凝土 | 第39-43页 |
3.4.2 竹筋本构 | 第43页 |
3.5 粘结滑移单元 | 第43-44页 |
3.6 竹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4-47页 |
3.6.1 原型简介 | 第44-46页 |
3.6.2 不考虑粘结滑移模型建立 | 第46-47页 |
3.6.3 考虑粘结滑移滑移模型建立 | 第47页 |
3.7 竹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7-58页 |
3.7.1 竹筋混凝土梁受力过程分析 | 第47-50页 |
3.7.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3.7.3 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3.7.4 考虑滑移梁跨中截面竹筋、混凝土应力、应变分析 | 第53-55页 |
3.7.5 竹筋混凝土应变协调关系分析 | 第55-57页 |
3.7.6 破坏形式分析 | 第57-5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竹筋混凝土梁承载力分析 | 第60-71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竹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 | 第60-70页 |
4.2.1 正截面承载力基本假定 | 第61-62页 |
4.2.2 界限受压区高度及界限配筋率 | 第62-63页 |
4.2.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63-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考虑滑移竹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影响因素 | 第71-80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竹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参数分析 | 第71-75页 |
5.2.1 配筋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5.2.2 梁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72-73页 |
5.2.3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73页 |
5.2.4 混凝土保护层的影响 | 第73-74页 |
5.2.5 竹筋表面不同处理方式的影响 | 第74-75页 |
5.3 钢竹组合筋混凝土梁的分析 | 第75-79页 |
5.3.1 延性的相关理论 | 第75-76页 |
5.3.2 钢竹组合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76-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