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BIM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1-2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4 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 第26-36页 |
2.1 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及危险源分析 | 第26-31页 |
2.1.1 建筑工程产品及施工特点 | 第26-27页 |
2.1.2 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统计与分析 | 第27-29页 |
2.1.3 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分析 | 第29-31页 |
2.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 第31-33页 |
2.2.1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 第31-32页 |
2.2.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2.3 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2.3.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 | 第33-34页 |
2.3.2 管理过程低效且缺乏系统性 | 第34页 |
2.3.3 危险源辨识控制过程静态及低效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BIM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模型构建及机制研究 | 第36-54页 |
3.1 安全管理学理论及BIM技术分析 | 第36-39页 |
3.1.1 安全管理理论 | 第36-37页 |
3.1.2 BIM技术 | 第37-38页 |
3.1.3 BIM技术在安全领域应用分析 | 第38-39页 |
3.2 以危险源自动识别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型(DCSP)研究 | 第39-42页 |
3.2.1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39页 |
3.2.2 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模型构建 | 第39-41页 |
3.2.3 模型内容 | 第41-42页 |
3.3 DCSP自动识别与预防机制研究 | 第42-51页 |
3.3.1 基于规则的自动安全检查机制 | 第42-49页 |
3.3.2 基于BIM的自动作业风险分析机制 | 第49-51页 |
3.4 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与项目生命周期的集成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本体的施工危险源管理知识库模型构建 | 第54-74页 |
4.1 本体及SWRL | 第54-56页 |
4.1.1 本体 | 第54-55页 |
4.1.2 公理及SWRL | 第55-56页 |
4.2 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的知识本体建模 | 第56-67页 |
4.2.1 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本体的知识构成 | 第56-62页 |
4.2.2 施工安全本体层次框架 | 第62-63页 |
4.2.3 施工安全本体构建研究方法 | 第63-65页 |
4.2.4 施工安全本体一致性校验与评估 | 第65-67页 |
4.3 面向施工危险源管理合规性检查的规范约束建模 | 第67-72页 |
4.3.1 基于SWRL规则构建的本体实例 | 第67页 |
4.3.2 公理及SWRL规则构建 | 第67-71页 |
4.3.3 Jess引擎推理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BIM环境下基于本体的危险源自动识别及预防应用 | 第74-103页 |
5.1 基于规则的自动安全检查系统开发—以高处作业为例 | 第74-84页 |
5.1.1 面向对象的安全规则解释 | 第74-76页 |
5.1.2 基于规则的高处坠落防护的算法原型 | 第76-80页 |
5.1.3 实施平台 | 第80-81页 |
5.1.4 洞口、临边识别及防护案例分析 | 第81-84页 |
5.2 基于本体的自动BIM-JHA开发—以结构柱施工为例 | 第84-90页 |
5.2.1 SWRL规则开发执行 | 第85-86页 |
5.2.2 个体的生成、更新及可视化 | 第86-88页 |
5.2.3 安全报告生成及分析 | 第88-90页 |
5.3 基于BIM的作业空间冲突检测应用 | 第90-101页 |
5.3.1 施工作业空间表现形式与定位 | 第90-91页 |
5.3.2 作业空间建模 | 第91-93页 |
5.3.3 实验设计与作业空间参数计算 | 第93-97页 |
5.3.4 施工安全本体作业空间个体生成与BIM的可视化 | 第97-98页 |
5.3.5 作业空间冲突检测案例分析 | 第98-10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03-104页 |
6.2 展望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