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综述 | 第11-13页 |
1.1.1 我国水体水质与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1.1.2 含氮废水的危害及脱氮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1.2 生物脱氮理论与工艺进展 | 第13-19页 |
1.2.1 生物脱氮原理 | 第14-17页 |
1.2.2 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 | 第19-25页 |
1.3.1 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概述 | 第20页 |
1.3.2 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的特点 | 第20-24页 |
1.3.3 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24-25页 |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5-28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5-26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8-33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2.2 试验水质与污泥 | 第29-30页 |
2.2.1 进水水质 | 第29页 |
2.2.2 出水水质 | 第29页 |
2.2.3 接种污泥 | 第29-30页 |
2.3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30页 |
2.4 水质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2.5 试验的启动 | 第31-32页 |
2.5.1 污泥的培养驯化 | 第31页 |
2.5.2 试验的启动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低DO下分段进水A/O工艺系统性能研究 | 第33-53页 |
3.1 高、低溶解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33-45页 |
3.1.1 试验运行参数 | 第33-34页 |
3.1.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3.1.3 各物质沿程变化规律 | 第38-45页 |
3.2 低DO下不同曝气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5-51页 |
3.2.1 试验运行参数 | 第45-46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系统性能研究 | 第53-62页 |
4.1 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3-59页 |
4.1.1 试验运行参数 | 第53页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4.2 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率分析 | 第59-61页 |
4.2.1 理论脱氮效率分析 | 第59-60页 |
4.2.2 试验脱氮效率分析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个人简历、在校发表的论文级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