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敦煌社邑丧葬互助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8-9页 |
二、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对社邑文书整理校勘方面的研究 | 第9页 |
(二)研究社邑 | 第9-12页 |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 第12-14页 |
(一)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敦煌社邑概况 | 第14-20页 |
一、敦煌社邑发展沿革 | 第14-15页 |
二、敦煌社邑主要活动 | 第15-20页 |
(一)敦煌社邑社条反映的活动 | 第15-17页 |
(二)敦煌社邑转帖反映的活动 | 第17-18页 |
(三)敦煌社邑社历反映的活动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敦煌社邑丧葬互助的原因 | 第20-42页 |
一、敦煌地区的社会环境 | 第20-28页 |
(一)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社邑发展提供条件 | 第20-22页 |
(二)家庭变故为社邑互助提供了可能 | 第22-27页 |
(三)统治者支持 | 第27-28页 |
二、敦煌居民难以独立支撑丧葬 | 第28-37页 |
(一)百姓收入微薄 | 第28-32页 |
(二)厚葬之风盛行 | 第32-37页 |
三、儒佛文化的渗透 | 第37-42页 |
(一)儒家“孝”“义”文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二)佛家对于丧葬的介入 | 第38-42页 |
第三章 敦煌社邑丧葬互助程序 | 第42-58页 |
一、入社 | 第42-43页 |
二、社条 | 第43-47页 |
(一)社条格式 | 第43-44页 |
(二)社条运行概况 | 第44-47页 |
三、丧葬转帖 | 第47-52页 |
四、身故纳赠历 | 第52-55页 |
五、助葬互助形式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敦煌社邑丧葬互助的影响 | 第58-64页 |
一、积极影响 | 第58-61页 |
(一)减轻经济负担 | 第58-59页 |
(二)维持社会关系 | 第59页 |
(三)践行儒家伦理 | 第59-60页 |
(四)稳定统治秩序 | 第60-61页 |
二、消极影响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