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住区绿地系统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1 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第14页
        1.1.2 城市住区绿地的不合理规划第14页
        1.1.3 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第14-15页
        1.1.4 参数化设计方法的普及第15页
    1.2 相关概念解析第15-16页
        1.2.1 住区第15页
        1.2.2 绿地第15-16页
        1.2.3 参数化设计第1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6-17页
        1.4.1 提出雨水控制目标下的住区绿地系统空间形态设计参数第16-17页
        1.4.2 提出功能复合目标下的绿地系统功能设计参数第17页
        1.4.3 构建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住区绿地系统参数化设计方法第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1 问题认知第17页
        1.5.2 目标融合第17页
        1.5.3 参数确定第17页
        1.5.4 方法构建第17-18页
    1.6 研究技术路线第18-20页
        1.6.1 研究框架第18页
        1.6.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30页
    2.1 国外研究进展第20-25页
        2.1.1 基于场地尺度的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技术研究第20-23页
        2.1.2 基于雨水利用的住区绿地规划与管理方法研究第23-24页
        2.1.3 径流控制目标下住区绿地技术参数研究第24-25页
    2.2 国内研究进展第25-28页
        2.2.1 基于场地尺度的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技术研究第25-27页
        2.2.2 基于雨水利用的住区绿地规划与管理方法研究第27-28页
        2.2.3 径流控制目标下住区绿地技术参数研究第28页
    2.3 研究述评第28-30页
3 雨水径流约束下住区绿地系统的空间形态设计参数分析第30-52页
    3.1 径流控制目标下的绿地系统空间形态模式探讨第30-34页
        3.1.1 传统住区绿地系统形态结构第30-31页
        3.1.2 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径流特征第31-33页
        3.1.3 径流特征与住区绿地形态结构的适应性分析第33-34页
    3.2 住区绿地系统空间形态设计相关参数分析第34-38页
        3.2.1 参数选取和定值原则第34页
        3.2.2 传统住区绿地形态结构的参数分析第34-36页
        3.2.3 径流控制目标下住区绿地形态结构的参数分析第36-38页
    3.3 住区绿地形态设计参数与径流控制关联性分析第38-46页
        3.3.1 住区绿地形态指标与径流定量模拟第38-40页
        3.3.2 住区布局模式形态下径流外排放模拟第40-45页
        3.3.3 不同径流控制目标下住区绿地形态参数选择第45-46页
    3.4 基于径流控制目标下住区绿地形态参数的实施途径第46-52页
        3.4.1 法定规划导则控制第46-47页
        3.4.2 工程技术实施措施第47-49页
        3.4.3 径流目标下实施措施的适应性分析第49-52页
4 不同径流控制目标下的住区绿地系统功能设计参数分析第52-82页
    4.1 住区绿地系统传统功能与雨水管理目标的复合第52-62页
        4.1.1 住区绿地系统的五大传统功能第52-54页
        4.1.2 住区绿地雨水管理和传统功能的复合路径第54-60页
        4.1.3 基于雨水管理目标实现绿地系统功能的空间复合方法第60-62页
    4.2 住区绿地系统功能设计参数选择与滞水量模型第62-66页
        4.2.1 参数选取与定值原则第62-63页
        4.2.2 住区绿地滞水量模型第63-66页
    4.3 径流控制目标下的住区绿地功能设计参数分析第66-71页
        4.3.1 基于不同雨水管理目标下住区绿地功能参数确定第66-68页
        4.3.2 基于雨水管理目标约束下住区绿地功能参数定值方法第68-71页
    4.4 径流控制目标引导下的住区绿地功能参数实施途径第71-82页
        4.4.1 法定规划导则控制第71-72页
        4.4.2 工程技术实施措施第72-82页
5 基于径流控制的住区绿地系统关键参数设计方法—以大足海棠新城某住区为例第82-96页
    5.1 住区绿地系统关键设计参数确定第83-86页
        5.1.1 住区场地基本数据收集第83-84页
        5.1.2 住区径流模式分析第84-85页
        5.1.3 关键设计参数的计算第85-86页
    5.2 场地径流动态变化及淹没分布模拟第86-89页
        5.2.1 场地径流模拟方法介绍第86-87页
        5.2.2 自然场地径流量和淹没模拟第87-89页
        5.2.3 传统住区模式下径流量和淹没模拟第89页
    5.3 基于径流控制的住区绿地系统布局与功能配置第89-96页
        5.3.1 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第91-92页
        5.3.2 基于关键参数调整后规划方案的径流量和淹没模拟第92-94页
        5.3.3 住区绿地系统功能综合配置第94-96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6.1 研究结论第96页
    6.2 研究不足与后期展望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附录第104-108页
    附录1 :年径流总量控制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第104-106页
    附录2 :功能参数建议取值第106-108页
    附录3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与风环境相协同的山地住区空间布局研究--以遵义市美食村山地住区为例
下一篇:资产导向的社区更新规划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草花街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