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CO_2转化利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CO_2光催化和电化学转化 | 第12页 |
1.2.2 CO_2的醇转化 | 第12-13页 |
1.2.3 CO_2制甲烷、丙烯、碳酸酯、二甲酯 | 第13页 |
1.2.4 CO_2催化加氢制甲醇 | 第13页 |
1.3 Cu簇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1 Cu簇催化剂 | 第13-14页 |
1.3.2 活性组分 | 第14-15页 |
1.3.3 载体 | 第15页 |
1.3.4 助剂 | 第15-16页 |
1.3.5 转化原理 | 第16页 |
1.3.6 Cu簇催化剂制备 | 第16-17页 |
1.3.7 催化剂表征 | 第17页 |
1.4 经济性分析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2 催化剂制备 | 第20-21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21-22页 |
2.3.1 N_2-吸附/脱附 | 第21页 |
2.3.2 N_2O-H_2滴定 | 第21-22页 |
2.3.3 H_2-TPR | 第22页 |
2.4 催化加氢性能考察 | 第22-23页 |
2.5 产物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CuO-Al_2O_3催化剂的助剂与预还原剂的选择 | 第24-32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3.2.1 催化剂制备 | 第25页 |
3.2.2 催化剂表征 | 第25-26页 |
3.2.3 CO_2催化加氢制甲醇 | 第26页 |
3.3 结果 | 第26-31页 |
3.3.1 助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2 助剂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3 预还原剂选择 | 第28-30页 |
3.3.4 甲醛的作用 | 第30-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甲醛预还原工艺对Cu-ZnO-ZrO_2-Al_2O_3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2-45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4.2.1 催化剂制备 | 第32-33页 |
4.2.2 催化剂表征 | 第33-34页 |
4.2.3 催化性能考察 | 第3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4.3.1 活化温度的影响 | 第34-37页 |
4.3.2 活化时间的影响 | 第37-41页 |
4.3.3 甲醛含量的影响 | 第41-44页 |
4.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甲醛预还原法制备的CuO-ZnO-ZrO_2-Al_2O_3催化剂在合成气制甲醇中的应用 | 第45-52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5.2.1 催化剂制备 | 第45-46页 |
5.2.2 催化性能考察 | 第46-4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5.3.1 CO_2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2 空速 | 第48-49页 |
5.3.3 反应温度 | 第49-50页 |
5.3.4 反应压力 | 第50-51页 |
5.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5页 |
6.1 结论 | 第52-54页 |
6.1.1 金属助剂ZrO_2、ZnO对CuO-Al_2O_3催化剂影响 | 第52-53页 |
6.1.2 预还原剂的选择及其对催化剂影响 | 第53页 |
6.1.3 催化剂制备工艺的影响 | 第53-54页 |
6.1.4 CZZrA—甲醛催化剂在合成气中转化中的运用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6.2.1 研究收获 | 第54页 |
6.2.2 存在的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在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