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染料废水处理及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1.1 染料废水概述 | 第11-12页 |
1.1.2 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 抗生素废水处理及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1 抗生素废水概述 | 第17-18页 |
1.2.2 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类Fenton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3.1 高级氧化技术概述 | 第22-23页 |
1.3.2 传统Fenton技术及局限性 | 第23-24页 |
1.3.3 类Fenton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27-2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4.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材料及方法 | 第30-37页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0-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2.2.1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2.2.2 降解实验 | 第32页 |
2.2.3 自由基验证试验 | 第32页 |
2.2.4 分析方法 | 第32-37页 |
第三章 MZF@SiO_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及机理 | 第37-55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3.1.1 催化剂制备 | 第37页 |
3.1.2 降解实验 | 第3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7-53页 |
3.2.1 MZF@SiO_2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39页 |
3.2.2 不同体系对MB降解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不同初始TEOS:MNPs比对MB降解的影响 | 第40页 |
3.2.4 初始pH对MB降解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H_2O_2加入量对MB降解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6 MZF@SiO_2加入量对MB降解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7 反应温度对对MB降解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8 催化剂的稳定性及循环利用 | 第47-48页 |
3.2.9 降解体系中的过氧化氢利用率 | 第48-49页 |
3.2.10 催化机理讨论 | 第49-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含铈磁性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 第55-7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55页 |
4.1.2 含铈磁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4.2.1 不同体系对OFLX降解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2 二氧化铈的负载量 | 第57-58页 |
4.2.3 浸渍时间 | 第58-59页 |
4.2.4 炒干时间 | 第59-61页 |
4.2.5 焙烧温度 | 第61-62页 |
4.2.6 焙烧时间 | 第62-63页 |
4.3 CeO_2/MZFS的表征 | 第63-70页 |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63-64页 |
4.3.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64-65页 |
4.3.3 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EDS能谱分析 | 第65-67页 |
4.3.4 X射线光子能谱分析(XPS) | 第67-70页 |
4.3.5 磁性能VSM分析 | 第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CeO_2/MZFS对氧氟沙星的降解及机理 | 第71-85页 |
5.1 不同体系对OFLX降解的影响 | 第71-72页 |
5.2 过氧化氢加入量对OFLX降解的影响 | 第72-73页 |
5.3 催化剂加入量对OFLX降解的影响 | 第73-74页 |
5.4 温度对OFLX降解的影响 | 第74-77页 |
5.5 催化剂的稳定性及重复利用 | 第77-79页 |
5.5.1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77-78页 |
5.5.2 催化剂的循环利用 | 第78-79页 |
5.6 降解体系中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 第79-81页 |
5.7 催化机理探讨 | 第81-8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