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2 抗战时期毛泽东政治动员的背景 | 第11-17页 |
2.1 日本侵略引发的空前危机 | 第11-13页 |
2.2 中国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 | 第13页 |
2.3 部分政党政治立场发生转变 | 第13-15页 |
2.4 中国共产党自身力量的壮大 | 第15-16页 |
2.5 民众对共同精神支柱的迫切需要 | 第16-17页 |
3 抗战时期毛泽东政治动员的主要途径 | 第17-29页 |
3.1 阐明抗战目的和政治纲领,唤醒中国民众觉醒 | 第17-19页 |
3.2 采取合理土地政策,激发民众抗战热情 | 第19-20页 |
3.3 巩固抗战统一战线,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 | 第20-22页 |
3.4 通过组织的网络结构整合各阶级社会力量 | 第22-24页 |
3.5 运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宣传方式进行政治动员 | 第24-29页 |
4 抗战时期毛泽东政治动员的成效 | 第29-37页 |
4.1 确立中国民众主权观念,提升民众国家认同感 | 第29-31页 |
4.2 满足民众的物质利益,形成最大的抗日合力 | 第31-33页 |
4.3 建立抗日根据地政权,确保共产党领导地位 | 第33-34页 |
4.4 拓宽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促进群众政治参与度 | 第34-37页 |
5 抗战时期毛泽东政治动员思想的现代启迪 | 第37-45页 |
5.1 强化政治动员的理论支撑,树立大国的政治权威 | 第37-38页 |
5.2 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政治动员的力量根基 | 第38-40页 |
5.3 强化政治动员社会组织整合和治理功能 | 第40-41页 |
5.4 发挥各民主党派政治动员作用,凝聚民众共识与力量 | 第41-42页 |
5.5 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媒体政治动员方式的融合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