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葫芦脲准轮烷的制备及其三重响应释放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26页
    1.1 超分子化学第9-11页
    1.2 纳米微球第11-13页
    1.3 大环化合物第13-19页
        1.3.1 冠醚第13页
        1.3.2 杯芳烃第13-14页
        1.3.3 环糊精第14-15页
        1.3.4 葫芦脲第15-19页
    1.4 智能纳米容器概述第19-24页
        1.4.1 酸碱响应型智能纳米容器第19-20页
        1.4.2 温度响应型智能纳米容器第20-21页
        1.4.3 光响应型智能纳米容器第21-22页
        1.4.4 酶响应型智能纳米容器第22页
        1.4.5 电压响应型智能纳米容器第22-24页
    1.5 智能纳米容器的应用第24页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6页
2. N-{2-[2'-氨基乙基)二硫]乙基}-4-(1'-甲酸二茂铁基)-丁胺合成及与葫芦脲的主客体络合性质分析第26-37页
    2.1 概述第26页
    2.2 N-{2-[(2'-氨基乙基)二硫]乙基}-4-(1'-甲酸二茂铁基)-丁胺合成第26-31页
        2.2.1 实验试剂第26-28页
        2.2.2 表征方法第28页
        2.2.3 合成路线第28-31页
    2.3 实验结果分析第31-34页
        2.3.1 数据表征第31页
        2.3.2 叔丁酯对羧基的保护实验第31-32页
        2.3.3 1'-(4''-氯丁基)二茂铁甲酸2.5合成的条件优化第32页
        2.3.4 反应路线的探索第32-34页
    2.4 主客体络合实验第34-36页
        2.4.1 分子开关机理讨论第34-35页
        2.4.2 ~1H NMR表征实验第35-36页
    2.5 小结第36-37页
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制备表面改性及其表征第37-45页
    3.1 实验试剂和表征方法第37-38页
        3.1.1 实验试剂第37页
        3.1.2 表征方法第37-38页
    3.2 实验步骤第38-39页
        3.2.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制备第38页
        3.2.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改性第38-39页
    3.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结构和形貌表征第39-44页
        3.3.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改性前后的形貌表征第39页
        3.3.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改性前后的结构表征第39-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智能纳米容器的制备及其可控释放研究第45-54页
    4.1 实验试剂和表征方法第45页
        4.1.1 实验试剂第45页
        4.1.2 表征方法第45页
    4.2 智能纳米容器吸附加盖实验第45-46页
        4.2.1 实验设计第45-46页
        4.2.2 苯并三氮唑(BTA)吸附加盖第46页
        4.2.3 罗丹明B吸附加盖第46页
    4.3 智能纳米容器三重响应释放研究第46-53页
        4.3.1 智能容器可控释放实验第46-47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结论与创新点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55页
    5.2 创新点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附录A第65-75页
附录B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强耦合MoS2-NiCo2O4及NiCo2O4@MnO2纳米复合物的高灵敏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下一篇: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单基发射药生产过程中组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