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四环素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四环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3页 |
1.2.2 四环素的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四环素的危害 | 第14-15页 |
1.3 双酚A概述 | 第15-17页 |
1.3.1 双酚A的结构与性质 | 第15页 |
1.3.2 双酚A的污染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双酚A的危害 | 第16-17页 |
1.4 常见处理技术 | 第17-21页 |
1.4.1 生物处理技术 | 第17页 |
1.4.2 化学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1.4.3 物理处理技术 | 第18-21页 |
1.5 生物炭材料 | 第21-25页 |
1.5.1 生物炭 | 第21页 |
1.5.2 生物炭材料的来源 | 第21-22页 |
1.5.3 生物炭材料的活化 | 第22-23页 |
1.5.4 生物炭材料的表征 | 第23-25页 |
1.6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6.3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第26-27页 |
1.6.4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8-39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8-29页 |
2.2 材料制备 | 第29-31页 |
2.2.1 材料种类 | 第29页 |
2.2.2 预处理 | 第29页 |
2.2.3 烧制过程 | 第29-30页 |
2.2.4 不同炭化温度 | 第30页 |
2.2.5 KOH活化 | 第30-31页 |
2.2.6 二氧化碳活化 | 第31页 |
2.2.7 尾处理 | 第31页 |
2.3 材料的特性表征 | 第31-32页 |
2.3.1 生物炭产率和灰分 | 第31页 |
2.3.2 BET与孔径分析 | 第31-32页 |
2.3.3 扫描电镜分析(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 | 第32页 |
2.3.4 红外光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2页 |
2.3.5 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 | 第32页 |
2.4 材料对TC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2-34页 |
2.4.1 TC的配制及检测方法 | 第32-33页 |
2.4.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2.5 材料对BPA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4-36页 |
2.5.1 BPA的配制及检测方法 | 第34-35页 |
2.5.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36-39页 |
2.6.1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6页 |
2.6.2 静力学 | 第36-37页 |
2.6.3 吸附动力学 | 第37页 |
2.6.4 吸附等温曲线模型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芦苇生物炭的制备与活化方式比较 | 第39-47页 |
3.1 生物炭产率和基本理化性质 | 第39页 |
3.2 BET与孔径分析 | 第39-41页 |
3.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1-42页 |
3.4 红外光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42-43页 |
3.5 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 | 第43-45页 |
3.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4页 |
3.5.2 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 | 第44页 |
3.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6 结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芦苇生物炭对TC的吸附性能影响与机理 | 第47-65页 |
4.1 影响TC吸附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4.1.1 pH对TC吸附的影响 | 第47页 |
4.1.2 时间对材料吸附TC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3 材料种类对吸附TC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 材料4B对TC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 第49-52页 |
4.2.1 吸附动力学 | 第49-50页 |
4.2.2 吸附等温线 | 第50-51页 |
4.2.3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4B吸附TC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材料6B对TC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 第52-55页 |
4.3.1 吸附动力学 | 第52-53页 |
4.3.2 吸附等温线 | 第53-54页 |
4.3.3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6B吸附TC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 材料4K对TC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 第55-58页 |
4.4.1 吸附动力学 | 第55-56页 |
4.4.2 吸附等温线 | 第56-57页 |
4.4.3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4K吸附TC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 材料6K对TC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 第58-61页 |
4.5.1 吸附动力学 | 第58-59页 |
4.5.2 吸附等温线 | 第59-60页 |
4.5.3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6K吸附TC的影响 | 第60-61页 |
4.6 材料在TC吸附动力学研究中的影响 | 第61-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芦苇生物炭对BPA的吸附性能影响与机理 | 第65-83页 |
5.1 影响BPA吸附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65-67页 |
5.1.1 溶液pH对于BPA吸附的影响 | 第65-66页 |
5.1.2 时间对材料吸附BPA的影响 | 第66页 |
5.1.3 材料种类对吸附BPA的影响 | 第66-67页 |
5.2 材料4B对BPA吸附性能影响与机理 | 第67-70页 |
5.2.1 吸附等温线 | 第67-68页 |
5.2.2 吸附动力学 | 第68-69页 |
5.2.3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4B吸附BPA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 材料6B对BPA的吸附性能影响与机理 | 第70-73页 |
5.3.1 吸附等温线 | 第70-72页 |
5.3.2 吸附动力学 | 第72-73页 |
5.3.3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6B吸附BPA的影响 | 第73页 |
5.4 材料4K对BPA的吸附性能影响与机理 | 第73-77页 |
5.4.1 吸附等温线 | 第73-75页 |
5.4.2 吸附动力学 | 第75-76页 |
5.4.3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4K吸附BPA的影响 | 第76-77页 |
5.5 材料6K对BPA的吸附性能影响与机理 | 第77-80页 |
5.5.1 吸附等温线 | 第77-78页 |
5.5.2 吸附动力学 | 第78-80页 |
5.5.3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6K吸附BPA的影响 | 第80页 |
5.6 优质材料的吸附动力学结果比较 | 第80-8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83-8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6.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