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学者的法律参与行为--致力于非法治化现象的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25页 |
一、论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关键术语界定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五、可能的创新 | 第22-25页 |
第一章 法学学者的角色分析 | 第25-61页 |
一、法学学者的角色定位 | 第25-43页 |
二、法学学者的角色特征 | 第43-52页 |
三、法学学者的社会功能 | 第52-61页 |
第二章 法学学者的立法参与 | 第61-94页 |
一、专家立法论证 | 第63-72页 |
二、法律草案专家建议稿 | 第72-80页 |
三、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建议 | 第80-94页 |
第三章 法学学者的司法参与 | 第94-135页 |
一、参与司法实务研究 | 第94-101页 |
二、出具专家法律意见书 | 第101-116页 |
三、其他涉及司法的参与行为 | 第116-135页 |
第四章 法律参与行为中非法治化因素的剖析 | 第135-163页 |
一、法学学者的知识 | 第135-141页 |
二、法学学者的权威 | 第141-148页 |
三、法学学者的关系 | 第148-158页 |
四、法学学者的面子 | 第158-163页 |
第五章 法律参与行为中非法治化因素的消解 | 第163-180页 |
一、消解的宏观构想 | 第164-167页 |
二、消解的具体路径 | 第167-180页 |
结语:谦抑还是张扬? | 第180-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9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部分科研成果 | 第192-193页 |
后记 | 第193-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