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分材料应变率相关力学行为测试与表征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1-15页 |
1.2.1 锂电池组分材料力学特征 | 第11-12页 |
1.2.2 锂电池组分材料力学行为测试方法 | 第12-13页 |
1.2.3 隔膜材料本构模型表征 | 第13-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锂电池组分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表征 | 第18-34页 |
2.1 本章引言及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2 组分材料单向拉伸试验 | 第18-28页 |
2.2.1 试件制作与试验设置 | 第18-20页 |
2.2.2 组分材料信息与实验矩阵 | 第20-21页 |
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2.3 试验误差分析 | 第28-33页 |
2.3.1 误差分析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2.3.2 误差分析结果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锂电池隔膜材料力学行为表征 | 第34-60页 |
3.1 本章引言及研究内容 | 第34页 |
3.2 并联流变模型的标定试验与初值 | 第34-47页 |
3.2.1 并联流变模型简介 | 第34-35页 |
3.2.2 并联流变模型总体标定流程 | 第35-37页 |
3.2.3 并联流变模型标定试验结果 | 第37-42页 |
3.2.4 并联流变模型参数初值标定 | 第42-47页 |
3.3 并联流变模型参数优化 | 第47-55页 |
3.3.1 并联流变模型参数优化流程 | 第47-48页 |
3.3.2 0°方向隔膜优化结果 | 第48-53页 |
3.3.3 90°方向隔膜优化结果 | 第53-55页 |
3.4 模型优化影响因素 | 第55-58页 |
3.4.1 蠕变模型参数拓展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2 黏弹性分支数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3 瞬态与稳态标定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锂电池组分材料仿真模型验证 | 第60-74页 |
4.1 本章引言及研究内容 | 第60页 |
4.2 组分材料穿孔试验 | 第60-63页 |
4.2.1 试验设置与试验矩阵 | 第60-61页 |
4.2.2 试验结果 | 第61-63页 |
4.3 电极材料有限元仿真验证 | 第63-66页 |
4.4 隔膜材料有限元仿真验证 | 第66-72页 |
4.4.1 隔膜单向拉伸行为的线性黏弹性表征 | 第66-67页 |
4.4.2 隔膜材料的组合各向异性有限元模型 | 第67-70页 |
4.4.3 隔膜材料穿孔验证模型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文章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5.2 未来工作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