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光伏发电研究现状第10页
        1.1.2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第10-12页
    1.2 功率优化器和MPPT算法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智能汇流箱的应用第12-14页
        1.2.2 MPPT算法研究现状第14页
    1.3 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三电平逆变器PWM调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研究现状第16页
        1.3.3 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功率优化器设计和MPPT算法研究第18-32页
    2.1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和输出特性第18-21页
        2.1.1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第18-20页
        2.1.2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分析第20-21页
    2.2 功率优化器设计第21-24页
        2.2.1 BOOST变换电路第21-22页
        2.2.2 双重BOOST变换电路第22-23页
        2.2.3 双路双重BOOST变换电路第23-24页
    2.3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第24-28页
        2.3.1 典型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比较和分析第24-27页
            2.3.1.1 定电压跟踪法第24-25页
            2.3.1.2 扰动观测法第25-26页
            2.3.1.3 电导增量法第26-27页
        2.3.2 变步长电阻增量法第27-28页
    2.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28-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SVPWM控制策略研究第32-48页
    3.1 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第32-35页
        3.1.1 拓扑结构第32-33页
        3.1.2 工作原理第33-35页
    3.2 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SVPWM控制算法第35-44页
        3.2.1 空间电压矢量第35-36页
        3.2.2 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开关数学模型第36-40页
        3.2.3 三电平逆变器SVPWM算法分析第40-44页
            3.2.3.1 小区域的划分和合成矢量的选择第40-41页
            3.2.3.2 作用时间第41-43页
            3.2.3.3 开关顺序第43-44页
    3.3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第44-47页
        3.3.1 中点电位不平衡的原因和危害第44页
        3.3.2 中点电位控制方法第44-46页
        3.3.3 平衡因子法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并网控制策略研究第48-58页
    4.1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第48-49页
    4.2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第49-53页
        4.2.1 逆变器的并网控制原理第49-50页
        4.2.2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第50-53页
            4.2.2.1 电流内环PI调节器第51-53页
            4.2.2.2 电压外环PI调节器第53页
    4.3 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第53-57页
        4.3.1 搭建仿真模型第53-54页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实验部分第58-66页
    5.1 光伏汇流箱实验部分第58-60页
        5.1.1 功率优化器参数计算第58-59页
        5.1.2 功率优化器电感电流纹波测试第59-60页
    5.2 光伏逆变器并网试验第60-65页
        5.2.1 并网实验总体设计第60-62页
        5.2.2 搭建实验平台第62-63页
        5.2.3 并网逆变器的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3-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第66-68页
    6.1 总结第66页
    6.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的性能监测技术与加速退化试验方法研究
下一篇:无取向电工钢在变压器磁屏蔽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