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车联网信道接入机制 | 第22-32页 |
2.1 车联网通信概述 | 第22-27页 |
2.1.1 车联网应用分类 | 第23页 |
2.1.2 车联网通信模式 | 第23-24页 |
2.1.3 车联网通信协议 | 第24-27页 |
2.2 信道接入机制类型 | 第27-29页 |
2.2.1 集中式信道接入机制 | 第27-28页 |
2.2.2 分布式信道接入机制 | 第28页 |
2.2.3 不同接入机制对比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基于动态队列的EDCA消息接入机制 | 第32-48页 |
3.1 EDCA协议简介 | 第32-37页 |
3.1.1 DCF机制 | 第32-34页 |
3.1.2 EDCA机制 | 第34-36页 |
3.1.3 现有EDCA机制的缺陷分析 | 第36-37页 |
3.2 基于动态队列分配的EDCA改进机制 | 第37-40页 |
3.2.1 动态队列分配算法 | 第37-39页 |
3.2.2 性能评估指标 | 第39-40页 |
3.3 A-EDCA机制简介 | 第40-41页 |
3.4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41-47页 |
3.4.1 仿真工具NS-2概述 | 第41-42页 |
3.4.2 仿真场景和参数设置 | 第42-44页 |
3.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网络状态自适应的EDCA退避机制 | 第48-62页 |
4.1 IEEE802.11p中EDCA机制的退避算法 | 第48-49页 |
4.1.1 EDCA退避算法原理 | 第48-49页 |
4.1.2 现有EDCA退避算法的缺陷分析 | 第49页 |
4.2 车联网中的网络状态 | 第49-53页 |
4.2.1 网络状态对退避机制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网络状态参数定义 | 第50-51页 |
4.2.3 AC队列的最优网络阈值训练 | 第51-53页 |
4.3 基于网络状态的自适应退避算法 | 第53-55页 |
4.3.1 算法的详细设计 | 第53-54页 |
4.3.2 性能评估指标 | 第54-55页 |
4.4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55-59页 |
4.4.1 仿真场景和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总结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