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中央权力与地域集团--玄宗朝藩镇格局的演进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12-26页
    一、选题缘起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3-26页
        1. 安禄山及其叛乱研究第13-19页
        2. 唐玄宗及开天政治的研究第19-22页
        3. 玄宗以后的藩镇研究第22-26页
第一章 玄宗即位前的边防情况第26-52页
    一、太宗朝的武功第26-33页
        (一) 攻灭东突厥第27-29页
        (二) 镇抚西部第29-33页
            1. 征伐吐谷浑第29-30页
            2. 经略天山以南第30-33页
    二、高宗朝军事实力的衰落第33-45页
        (一) 高宗朝的武功第34-37页
            1. 攻灭西突厥第34-35页
            2. 灭亡百济、高丽第35-37页
        (二) 高宗朝军事实力的衰落第37-45页
            1. 对敌态度开始严酷第37-38页
            2. 边境控制力下降第38-40页
            3. 高宗朝军事实力衰落的原因第40-45页
    三、弘道元年至先天二年的局势恶化第45-50页
        (一) 与吐蕃长期抗衡之势已经形成第46-48页
        (二) 后突厥汗国的不断入侵第48-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二章 开天边事及开元九节度的形成过程第52-82页
    一、府兵制的废除与募兵制的兴代第52-54页
    二、玄宗朝频繁的对外战争第54-66页
        (一) 与吐蕃连绵的战争第54-56页
        (二) 突厥的长期隐患第56-58页
        (三) 突骑施的乱局第58-62页
        (四) 奚、契丹的长期侵扰第62-66页
    三、开元九节度的形成第66-80页
        (一) 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设立第66-71页
        (二) 幽州、平卢节度使的设立第71-73页
        (三) 朔方、河东节度使的设立第73-75页
        (四) 安西、北庭节度使的设立第75-79页
        (五) 剑南节度使的设立第79-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三章 玄宗懒政:开天时期宰相政策的转变第82-100页
    一、玄宗朝宰相的特点第83-94页
        (一) 宰相人数的精简第83-84页
        (二) 相分主辅的传统第84-92页
        (三) 权相出现的趋势第92-94页
    二、中央对藩镇控制力的下降第94-99页
    小结第99-100页
第四章 玄宗懒政:开天时期藩镇政策的转变第100-116页
    一、玄宗对节度使策略的转变第100-105页
        (一) 各镇历任节度使第100-102页
        (二) 任职情况分析第102-105页
    二、天宝年间蕃将节度使的崛起第105-109页
        (一) 人数上占据相对优势第105-106页
        (二) 久镇大藩,伴有兼统第106-109页
    三、天宝朝蕃将节度使崛起的原因第109-114页
        (一) 任用蕃将的传统第109-110页
        (二) 开边政策受到阻力第110-114页
    小结第114-116页
第五章 东西两大地域集团的形成与对抗第116-132页
    一、东西两大地域集团的形成第116-122页
        (一) 开元初成立的东北地域集团第116-118页
        (二) 在战争中形成的西部地域集团第118-122页
    二、东西地域集团对河东、朔方的争夺第122-126页
    三、安禄山兼统河东的意义第126-131页
    小结第131-132页
第六章 安禄山与各方政治势力的关系第132-148页
    一、安禄山与玄宗的关系第132-139页
        (一) 玄宗对安禄山的恩宠第132-136页
        (二) 玄宗宠信安禄山的原因第136-139页
            1. 安禄山本身为立有大功的勇将第136-137页
            2. 安禄山投其所好的谄媚第137-139页
    二、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关系第139-140页
    三、安禄山与太子的关系第140-141页
    四、安禄山与朝中宰辅的关系第141-146页
    五、安禄山与西部边将的关系第146-147页
    小结第147-148页
结论第148-152页
致谢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6页
读博期间成果第166-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命诗学的型构与阐释--论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的价值现象
下一篇:汉代休闲生活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