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超疏水表面润湿性基础理论 | 第10-13页 | 
| 1.2.1 接触角和Young,s方程 | 第11-12页 | 
| 1.2.2 Wenzel模型和Cassie-Baxter模型 | 第12-13页 | 
| 1.3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13-15页 | 
| 1.3.1 溶胶-凝胶法 | 第13-14页 | 
| 1.3.2 刻蚀法 | 第14页 | 
| 1.3.3 沉积法 | 第14页 | 
| 1.3.4 层层组装法 | 第14-15页 | 
| 1.3.5 其他方法 | 第15页 | 
| 1.4 超疏水纸质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4.1 纸质材料表面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1.4.2 纸质材料纤维超疏水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5.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超疏水纸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9-33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 2.2.2 超疏水纸张的制备 | 第20页 | 
| 2.3 实验表征方法 | 第20-22页 |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0-21页 | 
| 2.3.2 接触角 | 第21页 | 
| 2.3.3 滚动角 | 第21页 | 
| 2.3.4 超疏水纸张和普通纸张的抗拉性能测试 | 第21-22页 |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2-32页 | 
| 2.4.1 溶液中纳米SiO2质量分数对纸张表面接触角与滚动角的影响 | 第22-23页 | 
| 2.4.2 表面润湿性分析 | 第23-24页 | 
| 2.4.3 表面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 2.4.4 抗拉强度分析 | 第25-29页 | 
| 2.4.5 超疏水纸张表面涂层的透明性分析 | 第29-30页 | 
| 2.4.6 超疏水纸张表面的抗污性分析 | 第30-3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超疏水蜂窝纸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3-47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 3.2.2 超疏水蜂窝纸板的制备 | 第34页 | 
| 3.2.3 超疏水蜂窝纸板和普通蜂窝纸板的平压强度测试 | 第34-35页 | 
| 3.3 实验表征方法 | 第35页 | 
|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5页 | 
| 3.3.2 接触角 | 第35页 | 
| 3.3.3 滚动角 | 第35页 |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 3.4.1 溶液中纳米SiO2质量分数对蜂窝纸板表面接触角与滚动角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4.2 表面形貌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 3.4.3 防潮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 3.4.4 防水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 3.4.5 平压强度分析 | 第41-44页 | 
| 3.4.6 自清洁性分析 | 第44-4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超疏水瓦楞纸箱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7-62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 4.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8页 | 
| 4.2.3 超疏水瓦楞纸箱的制备 | 第48页 | 
| 4.2.4 制备好的超疏水瓦楞纸箱和普通瓦楞纸箱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48-50页 | 
| 4.3 实验表征方法 | 第50页 | 
|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50页 | 
| 4.3.2 接触角 | 第50页 | 
| 4.3.3 滚动角 | 第50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 4.4.1 单因素实验分析 | 第50-54页 | 
| 4.4.2 抗压强度分析 | 第54-56页 | 
| 4.4.3 戳穿强度分析 | 第56-57页 | 
| 4.4.4 跌落度分析 | 第57-58页 | 
| 4.4.5 抗渗性分析 | 第58-6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 5.2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