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Fe_3O_4纳米颗粒 | 第10-12页 |
| 1.2 介孔二氧化硅 | 第12-13页 |
| 1.3 金纳米簇 | 第13-15页 |
| 1.4 Fe_3O_4@mSiO_2复合微球 | 第15-20页 |
| 1.5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 1.6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Fe_3O_4/PS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21-33页 |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1-23页 |
| 2.1.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2.2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 2.2.1 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3页 |
| 2.2.2 Fe_3O_4/PS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 2.3.1 Fe_3O_4纳米颗粒的表征分析 | 第24-26页 |
| 2.3.2 Fe_3O_4/PS复合微球的表征分析 | 第26-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空腔型Fe_3O_4@m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33-45页 |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 3.1.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 3.1.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 3.2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 3.2.1 Fe_3O_4/PS@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34-35页 |
| 3.2.2 空腔型Fe_3O_4@m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3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 3.3.1 Fe_3O_4/PS@SiO_2复合微球的表征分析 | 第35-40页 |
| 3.3.2 空腔型Fe_3O_4@mSiO_2复合微球的表征分析 | 第40-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空腔型Fe_3O_4@mSiO_2-AuNCs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45-53页 |
|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 4.1.1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 4.1.2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 4.2 实验步骤 | 第47页 |
| 4.2.1 金纳米簇的制备 | 第47页 |
| 4.2.2 空腔型Fe_3O_4@mSiO_2-AuNCs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47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 4.3.1 金纳米簇的表征分析 | 第47-49页 |
| 4.3.2 空腔型Fe_3O_4@mSiO_2-AuNCs复合微球的表征分析 | 第49-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空腔型Fe_3O_4@mSiO_2-AuNCs复合微球的载药研究 | 第53-60页 |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53-54页 |
| 5.1.1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 5.1.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 5.2 实验步骤 | 第54-55页 |
| 5.2.1 考察时间对药物装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5.2.2 考察温度对药物装载的影响 | 第55页 |
| 5.2.3 考察pH对药物装载的影响 | 第55页 |
| 5.2.4 考察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55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 5.3.1 时间对复合微球药物装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5.3.2 温度对复合微球药物装载的影响 | 第57页 |
| 5.3.3 pH对复合微球药物装载的影响 | 第57-58页 |
| 5.3.4 pH对复合微球释放药物的影响 | 第58-5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缩写对照表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