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14个紫花苜蓿杂交组合耐盐性筛选与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2页
    1.1 紫花苜蓿概述第8-9页
    1.2 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第9页
    1.3 紫花苜蓿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第9-10页
    1.4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研究第10-11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第二章 不同紫花苜蓿杂交组合F1代苗期耐盐性评价分析第12-23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12-14页
        2.1.1 试验材料第12-13页
        2.1.2 试验处理第13页
        2.1.3 指标的测定方法第13-14页
        2.1.4 综合评价方法第14页
        2.1.5 数据处理第1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4-21页
        2.2.1 CAT活性的变化第14页
        2.2.2 MDA含量的变化第14-15页
        2.2.3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15-17页
        2.2.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17-18页
        2.2.5 POD活性的变化第18-19页
        2.2.6 SOD活性的变化第19-20页
        2.2.7 综合评价第20-21页
    2.3 讨论第21-22页
        2.3.1 利用不育系杂交评选的优势第21-22页
        2.3.2 杂交组合F1代测定MDA等指标对盐胁迫的响应第22页
        2.3.3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优势第22页
    2.4 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紫花苜蓿杂交组合对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第23-3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3.1.1 试验地概况第23页
        3.1.2 试验材料第23-24页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4-25页
        3.1.4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第25页
        3.1.5 数据分析第2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5-33页
        3.2.1 F1代产量等性状的分析第25-27页
        3.2.2 F1代品质性状分析第27-29页
        3.2.3 F1代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29-33页
    3.3 讨论第33-35页
        3.3.1 紫花苜蓿杂交组合F1代产量性状第33-34页
        3.3.2 紫花苜蓿杂交组合F1代品质性状第34-35页
        3.3.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优势第35页
    3.4 小结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除草剂基因对紫花苜蓿遗传转化的研究
下一篇:ROS参与新型碳纳米材料促进玉米根系伸长并提高抗旱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