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数控铣床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内数控铣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数控铣床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数控铣床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汽车木壳挡位面板数控铣边机总体研究 | 第18-26页 |
2.1 汽车木壳挡位面板数控铣边机工艺研究 | 第18-21页 |
2.1.1 加工对象分析 | 第18页 |
2.1.2 加工工艺分析 | 第18-21页 |
2.2 汽车木壳挡位面板数控铣床主要技术参数设计研究 | 第21-23页 |
2.2.1 生产效率的分析 | 第21-22页 |
2.2.2 数控曲线铣边机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3 汽车木壳挡位面板数控铣床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23页 |
2.3 数控曲线铣床总体布局研究 | 第23-25页 |
2.3.1 铣床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 第23-24页 |
2.3.2 加工运动方式的分析 | 第24页 |
2.3.3 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 | 第24-25页 |
2.3.4 主机加工部分主轴系统的分析确定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木壳挡位面板铣床主机及自动上下料机结构设计研究 | 第26-40页 |
3.1 数控曲线铣边机各关键部分结构的分析 | 第26-27页 |
3.1.1 自动上下料机总体结构布局的原则分析 | 第26页 |
3.1.2 主机部分结构设计方案的分析 | 第26-27页 |
3.2 主机铣削加工主要机构的设计研究 | 第27-35页 |
3.2.1 随动压辊夹紧结构组件的结构设计 | 第27-29页 |
3.2.2 铣床龙门机架总成的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3.2.3 主机铣削力及功率的计算 | 第30-31页 |
3.2.4 铣床铣孔时钻削功率及力的计算 | 第31-32页 |
3.2.5 铣床电主轴的选择与装配 | 第32-33页 |
3.2.6 铣床电主轴Z向升降系统及Y向驱动系统设计 | 第33-35页 |
3.3 随动压辊夹具结构的夹紧设计研究 | 第35-37页 |
3.3.1 随动压辊夹具的工作原理 | 第35页 |
3.3.2 随动压辊夹具机构夹紧力计算分析 | 第35-36页 |
3.3.3 随动压辊驱动步进电机的选择分析 | 第36-37页 |
3.4 自动上下料机机构的设计选型 | 第37-38页 |
3.4.1 自动上下料机构的设计 | 第37页 |
3.4.2 上下料机驱动电机的选型 | 第37-38页 |
3.4.3 上下料机吸盘升降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汽车木壳挡位面板数控曲线铣边机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 第40-49页 |
4.1 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40-41页 |
4.1.1 机床静力学分析原理 | 第40页 |
4.1.2 铣床有限元及仿真目的意义 | 第40-41页 |
4.1.3 机床有限元静态分析步骤 | 第41页 |
4.2 静力学分析 | 第41-44页 |
4.2.1 主机机架的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41-43页 |
4.2.2 随动压辊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43-44页 |
4.3 模态分析 | 第44-48页 |
4.3.1 有限元建模 | 第45-46页 |
4.3.2 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汽车木壳挡位面板数控铣床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 第49-64页 |
5.1 数控曲线铣床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49-53页 |
5.1.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 第49-51页 |
5.1.2 控制系统控制顺序及分析 | 第51-52页 |
5.1.3 控制系统资源需求统计 | 第52-53页 |
5.2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及硬件选型 | 第53-56页 |
5.2.1 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设计 | 第53页 |
5.2.2 控制系统硬件的选型 | 第53-56页 |
5.3 挡位面板数控铣床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研究 | 第56-62页 |
5.3.1 控制系统操作面板的设计研究 | 第56-58页 |
5.3.2 控制系统PLC的I/O端子分配 | 第58-59页 |
5.3.3 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