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大规模RFID系统中高效标签信息收集协议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RFI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国外RFID发展概况第16页
        1.2.2 国内RFID发展概况第16-17页
        1.2.3 标签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4 标签搜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22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2-24页
第2章 RFID系统组成及协议相关理论知识第24-40页
    2.1 RFID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第24-29页
        2.1.1 标签第24-26页
        2.1.2 阅读器第26-27页
        2.1.3 天线第27-28页
        2.1.4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第28-29页
    2.2 RFID协议标准第29-31页
        2.2.1 EPCglobal协议标准第29-30页
        2.2.2 标签识别命令第30-31页
    2.3 基于ALOHA的防冲突算法第31-37页
        2.3.1 纯ALOHA算法第31-32页
        2.3.2 时隙ALOHA算法第32-34页
        2.3.3 帧时隙ALOHA算法第34-36页
        2.3.4 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第36-37页
    2.4 RFID系统的冲突分类第37-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基于时隙分离的标签识别协议第40-55页
    3.1 Federal协议思想第40-41页
    3.2 协议设计背景第41-42页
        3.2.1 系统模型和问题陈述第41页
        3.2.2 设计指南第41-42页
        3.2.3 EPC CIG2协议第42页
    3.3 消除冲突干扰第42-44页
        3.3.1 阅读器识别过程观察第42页
        3.3.2 时隙分离技术第42-43页
        3.3.3 时隙分离的时间效率第43-44页
    3.4 Federal协议描述第44-50页
        3.4.1 协议概述第44页
        3.4.2 阅读器选择问题第44-47页
        3.4.3 活跃阅读器选择算法第47-50页
    3.5 协议参数设置第50-51页
        3.5.1 最佳帧大小设置第50-51页
    3.6 实验仿真与分析第51-54页
        3.6.1 仿真场景和时间设置第51-52页
        3.6.2 不同方案性能比较第52-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多组同步标签搜索协议第55-73页
    4.1 标签搜索问题描述第55-58页
        4.1.1 系统模型第55-56页
        4.1.2 问题定义第56-57页
        4.1.3 错误类型第57-58页
    4.2 MSTS协议详述第58-65页
        4.2.1 协议设计思想第58-59页
        4.2.2 分组与筛选第59-60页
        4.2.3 MSTS协议具体描述第60-65页
    4.3 MSTS协议参数设置第65-69页
        4.3.1 第一阶段最佳比特串大小设置第65-66页
        4.3.2 第二阶段最佳帧大小设置第66-67页
        4.3.3 协议终止条件第67-69页
    4.4 实验仿真与分析第69-72页
        4.4.1 仿真场景和时间设置第69页
        4.4.2 不同方案性能比较第69-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81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目录)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边滤波的保持特殊细节的纹理去除算法
下一篇:基于系统相关性的跨领域推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