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井口装置及井下设备论文

9-5/8"机械式套管阀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欠平衡钻井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9页
    1.3 全过程欠平衡钻井中井下隔离阀的应用第9-11页
        1.3.1 不压井带压起下钻具第9-10页
        1.3.2 套管阀在井下隔离法中的应用第10-11页
    1.4 液压式套管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5 机械式套管阀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第13-14页
    1.6 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7 主要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机械式套管阀的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第17-31页
    2.1 机械式套管阀的工作原理第17-18页
    2.2 阀体的结构设计第18-22页
        2.2.1 阀体的总成结构设计第18-19页
        2.2.2 阀体零件的设计第19-20页
        2.2.3 套管阀下入深度设计第20-22页
    2.3 阀体的抗挤强度理论第22-26页
        2.3.1 统一抗挤强度理论第22-23页
        2.3.2 阀体的单轴抗挤强度第23-24页
        2.3.3 阀体的双轴抗挤强度第24-25页
        2.3.4 阀体的三轴抗挤强度第25-26页
    2.4 不同地层深度连接套的外挤载荷的分析第26-30页
        2.4.1 连接套的抗挤强度有限元分析第26-29页
        2.4.2 连接套的屈曲分析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阀体的内壁冲蚀研究和剩余强度预测第31-43页
    3.1 气体钻井冲蚀磨损分析第31-34页
        3.1.1 冲蚀磨损机理第31-32页
        3.1.2 影响冲蚀的因素第32-34页
    3.2 利用Fluent对阀体冲蚀情况的流场分析第34-38页
        3.2.1 Fluent软件简介第34页
        3.2.2 基本物理方程第34-35页
        3.2.3 耗散方程及湍流模型第35-36页
        3.2.4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36页
        3.2.5 边界条件及参数第36-37页
        3.2.6 岩屑对阀体内壁冲蚀情况分析第37-38页
    3.3 岩屑性能参数对套管阀冲蚀影响分析第38-40页
        3.3.1 岩屑直径对阀体内壁冲蚀影响第38页
        3.3.2 岩屑速度对套管阀冲蚀影响第38-39页
        3.3.3 岩屑粒子个数对套管阀冲蚀影响第39-40页
    3.4 阀体在外挤压力下剩余强度预测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阀芯的设计及阀板的优化分析第43-58页
    4.1 阀芯的设计第43-44页
    4.2 阀板的响应曲面优化第44-48页
        4.2.1 响应曲面法原理及建模过程第44-45页
        4.2.2 阀板响应曲面模型第45-48页
    4.3 阀板应力响应曲面分析第48-52页
    4.4 阀板质量模型响应曲面分析第52-54页
    4.5 阀板结构参数优化结果及验证第54-55页
    4.6 复位弹簧的受力计算与选型第55-56页
    4.7 销钉的参数的设计校核第56-57页
    4.8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机械式套管阀密封性能的研究第58-70页
    5.1 橡胶材料的确定第58-63页
        5.1.1 材料系数确定第58-59页
        5.1.2 密封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第59-63页
    5.2 密封圈应力及密封性能分析第63-68页
        5.2.1 各变量对密封圈应力影响规律第63-64页
        5.2.2 各变量对密封圈的接触压力影响规律第64-66页
        5.2.3 密封面接触压力分布规律第66-68页
    5.3 密封圈结构参数优化结果验证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主要结论第70-71页
    6.2 工作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胺的结构对CO2开关乳液稳定性及破乳性的影响
下一篇:羟丙基胍胶对陶粒支撑带的滞留伤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