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1.1.1 分裂型人格障碍简介 | 第12页 |
1.1.2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第12页 |
1.1.3 脑功能连接的研究 | 第12-14页 |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 主要工作与文章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fMRI数据预处理和ICA算法介绍 | 第18-34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1.2 核磁共振扫描参数设置 | 第18-19页 |
2.2 数据预处理 | 第19-21页 |
2.2.1 DPARSF软件介绍 | 第19-20页 |
2.2.2 数据预处理结果 | 第20页 |
2.2.3 RESTplus软件介绍 | 第20-21页 |
2.3 独立成分分析的原理 | 第21-22页 |
2.3.1 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的提出 | 第21页 |
2.3.2 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的数学定义 | 第21-22页 |
2.4 独立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2.5 独立成分分析算法 | 第24-30页 |
2.5.1 目标函数 | 第25页 |
2.5.2 独立成分分析的判断 | 第25-28页 |
2.5.3 Infomax算法 | 第28-30页 |
2.6 独立成分分析在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第30-33页 |
2.6.1 空间独立成分分析 | 第30页 |
2.6.2 时间独立成分分析 | 第30页 |
2.6.3 功能磁共振数据空间独立成分分析模型 | 第30-32页 |
2.6.4 源信号个数的估计 | 第32-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分裂型人格障碍默认模式网络研究 | 第34-46页 |
3.1 人脑的默认模式网络 | 第34-37页 |
3.1.1 默认模式网络的生理学基础 | 第34-35页 |
3.1.2 脑功能成像研究依据 | 第35页 |
3.1.3 人脑默认模式网络的特点 | 第35-36页 |
3.1.4 人脑默认模式网络的意义 | 第36-37页 |
3.2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研究 | 第37-44页 |
3.2.1 默认模式网络提取 | 第37-39页 |
3.2.2 组内分析 | 第39-41页 |
3.2.3 组间分析 | 第41-43页 |
3.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分裂型人格障碍不同频段脑网络分析 | 第46-60页 |
4.1 脑网络的提取 | 第46-48页 |
4.2 基于独立成分的Welch变换 | 第48-50页 |
4.2.1 经典功率谱估计Welch算法 | 第48-49页 |
4.2.2 功率谱估计的周期图法 | 第49页 |
4.2.3 Welch功率谱估计算法 | 第49-50页 |
4.2.4 脑网络的功率谱密度分析 | 第50页 |
4.3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在高低频段下不同脑网络差异研究 | 第50-58页 |
4.3.1 不同频段下的7个脑网络在两组之间比率低频振幅分析 | 第50-53页 |
4.3.2 不同频段下脑网络在两组被试之间功率谱密度相似性分析 | 第53-56页 |
4.3.3 不同频段下两组被试在不同脑网络的功率谱密度相似性分析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分裂型人格障碍全脑功能网络研究 | 第60-74页 |
5.1 图论法介绍 | 第60-61页 |
5.2 脑功能网络连接方法 | 第61-62页 |
5.3 功能连接网络的构建 | 第62-66页 |
5.4 基于AAL模板的分裂型人格障碍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参数分析 | 第66-69页 |
5.5 基于时域信号与频域信号的分裂型人格障碍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参数分析 | 第69-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4页 |
6.2 本文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