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甘肃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 第12-17页 |
2.1 基本情况 | 第12-13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2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2-13页 |
2.2 水资源状况 | 第13-14页 |
2.2.1 水资源量及其分布 | 第13页 |
2.2.2 水资源特点 | 第13-14页 |
2.3 开发利用情况 | 第14-15页 |
2.3.1 供水与用水 | 第14页 |
2.3.2 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综合分析 | 第14-15页 |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3 甘肃省水权制度建设实践 | 第17-21页 |
3.1 基本情况 | 第17页 |
3.2 水权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17-19页 |
3.3 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4 甘肃省水权制度建设总体框架 | 第21-26页 |
4.1 水权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4.2 水权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 | 第22-23页 |
4.3 水权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5 甘肃省水流产权确权研究 | 第26-30页 |
5.1 划定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 | 第26-27页 |
5.2 明确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所有权并予以登记 | 第27-28页 |
5.3 对水生态空间范围内涉水工程占压土地确权登记 | 第28-29页 |
5.4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保护和监管 | 第29-30页 |
6 甘肃省水资源确权研究 | 第30-38页 |
6.1 确权方案 | 第30-34页 |
6.1.1 生活取水权确权方案 | 第30-31页 |
6.1.2 工业水权确权方案 | 第31-32页 |
6.1.3 预留水量 | 第32页 |
6.1.4 生态水量 | 第32-33页 |
6.1.5 农业水权确权方案 | 第33-34页 |
6.2 确权内容 | 第34-36页 |
6.2.1 加快重点用水户水量核定和换证工作 | 第34-35页 |
6.2.2 对农业用水进行全面确权发证 | 第35页 |
6.2.3 研究确定用水权证的式样和内容 | 第35页 |
6.2.4 建设农业用水权确权登记数据库 | 第35页 |
6.2.5 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 | 第35-36页 |
6.3 确权流程 | 第36-38页 |
6.3.1 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 第36页 |
6.3.2 明确水权确权主要指标体系 | 第36-37页 |
6.3.3 初步拟订农业水权确权分配方案 | 第37页 |
6.3.4 民主协商分配确权水量 | 第37页 |
6.3.5 形成水权分配草案 | 第37页 |
6.3.6 水权分配草案公告内容 | 第37页 |
6.3.7 形成正式的水权分配方案 | 第37-38页 |
7 水权交易制度研究 | 第38-44页 |
7.1 水权交易制度实践 | 第38-39页 |
7.1.1 水权交易的开展 | 第38-39页 |
7.1.2 水权交易的经验与不足 | 第39页 |
7.2 水权交易制度构建的总体思路 | 第39-40页 |
7.2.1 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 | 第39页 |
7.2.2 多形式实现水权交易 | 第39-40页 |
7.2.3 交易标的的多元化 | 第40页 |
7.2.4 水权交易模式的多元化 | 第40页 |
7.2.5 水权交易价格合理化 | 第40页 |
7.3 甘肃省水权交易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7.3.1 水权交易利益方 | 第40-41页 |
7.3.2 水权交易的价格 | 第41-42页 |
7.4 水权交易的实现途径 | 第42-44页 |
8 水权制度建设评估与建议 | 第44-48页 |
8.1 水权制度建设总体评估 | 第44-45页 |
8.2 水权制度建设效益 | 第45-46页 |
8.2.1 生态效益 | 第45页 |
8.2.2 管理效益 | 第45-46页 |
8.2.3 社会效益 | 第46页 |
8.3 建议 | 第46-48页 |
9 结论和讨论 | 第48-49页 |
9.1 结论 | 第48页 |
9.2 讨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导师简介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