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0-26页 |
第二章 EAE模型的构建 | 第26-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31-36页 |
2.2.1 EAE模型小鼠发病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 | 第31-32页 |
2.2.2 EAE模型小鼠病理学改变 | 第32-36页 |
2.3 讨论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淫羊藿苷治疗EAE对CREB及雌激素相关肿瘤诱发因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第38-60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9-4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1-48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8-56页 |
3.2.1 小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 第48-49页 |
3.2.2 小鼠治疗前后体重变化 | 第49-50页 |
3.2.3 脑白质CREB蛋白表达 | 第50-51页 |
3.2.4 脊髓CREB蛋白表达 | 第51-52页 |
3.2.5 子宫VEGF蛋白表达 | 第52-53页 |
3.2.6 血浆 4-OHE2水平变化 | 第53-55页 |
3.2.7 血浆VEGF水平变化 | 第55-56页 |
3.3 讨论 | 第56-59页 |
3.3.1 ICA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 | 第56页 |
3.3.2 ICA对EAE小鼠脑白质和脊髓CREB表达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3 ICA和雌激素对雌激素相关肿瘤发病的高危因子 4-OHE2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4 ICA和雌激素对肿瘤发病密切相关的高危因子VEGF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5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意义 | 第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4.1 结论 | 第60页 |
4.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