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FT中文网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二)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话语研究 | 第12-13页 |
(三)对网络专栏及报刊“作者群”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研究路径 | 第14-15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第一章 FT中文网“一带一路”专栏的作者群 | 第16-26页 |
一、作者群筛选的基本标准 | 第16-18页 |
(一)筛选范围 | 第16页 |
(二)筛选标准 | 第16-18页 |
二、作者群的结构分析 | 第18-26页 |
(一)作者群的研究或报道方向 | 第18-20页 |
(二)作者群的地域结构 | 第20-21页 |
(三)作者群的身份结构 | 第21-23页 |
(四)作者群的教育背景 | 第23-24页 |
(五)作者群的工作经历 | 第24-26页 |
第二章 FT中文网“一带一路”专栏的作者群文本解析 | 第26-58页 |
一、样本选取和概述 | 第26-30页 |
(一)样本选取的时间段及分类 | 第26页 |
(二)样本的内容概述 | 第26-29页 |
(三)样本的数量分布 | 第29-30页 |
二、词汇选择反映作者群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评价 | 第30-37页 |
(一)国内作者群:先解读战略性,后阐释和平性 | 第30-33页 |
(二)国外作者群:认知趋向全面,评价趋向肯定 | 第33-37页 |
三、文本及物性体现作者群对“一带一路”的关注点 | 第37-45页 |
(一)国内作者群从关注效果到关注机遇 | 第37-41页 |
(二)国外作者群从关注“野心”到关注动态 | 第41-45页 |
四、文本连贯性显示作者群的目的与倾向性 | 第45-53页 |
(一)国内作者群——引导、警示、献策、规划 | 第45-49页 |
(二)国外作者群——偏见、质疑、承认、担忧 | 第49-53页 |
五、文本互文性揭示作者群的模糊态度 | 第53-58页 |
(一)国内作者群对“一带一路”抱有拥护和宣传的使命感 | 第53-54页 |
(二)国外作者群对“一带一路”抱有天然的警惕和怀疑 | 第54-58页 |
第三章 影响作者群文本的国家关系因素分析 | 第58-72页 |
一、中英关系因素的影响 | 第58-60页 |
(一)“黄金时代”背景催生看好情绪 | 第58-59页 |
(二)英国新任首相对华策略造成态度转向 | 第59-60页 |
二、中美关系因素的影响 | 第60-63页 |
(一)唱衰言论符合美国国内论调 | 第60-62页 |
(二)态度软化缘自“一带一路”成果 | 第62-63页 |
三、中新关系及大陆香港关系因素的影响 | 第63-66页 |
(一)新加坡优势引起关注及示好 | 第63-64页 |
(二)新加坡“亲美外交”招致不满 | 第64页 |
(三)香港困境致使期望下滑 | 第64-66页 |
四、中巴美印多边关系因素的影响 | 第66-70页 |
(一)褒扬话语缘自中巴合作深化 | 第66-67页 |
(二)国家动荡降低作者对巴信心 | 第67-69页 |
(三)美巴冲突诱发“亲中疏美”倾向 | 第69-70页 |
五、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关系因素的影响 | 第70-72页 |
第四章 FT中文网“一带一路”专栏作者群话语研究的启示 | 第72-76页 |
一、加强跨文化传播作者群建设 | 第72-73页 |
二、主动回应国际社会质疑 | 第73-74页 |
三、以微观宣传承载宏观意义 | 第74页 |
四、争取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 | 第74-76页 |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