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信表情符号及其多重意义空间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4页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0.1.1 研究背景第11页
        0.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0.2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点第12-13页
        0.2.1 研究方法第12页
        0.2.2 研究创新点第12-13页
    0.3 研究现状第13-14页
        0.3.1 有关微信表情符号的研究第13页
        0.3.2 有关网络表情符号的表征和意义研究第13页
        0.3.3 其它相关调查报告与文献第13-14页
1 微信表情符号概述第14-27页
    1.1 微信传播平台的基本现状第14-16页
        1.1.1 微信的传播现状第14页
        1.1.2 微信的传播特性第14-15页
        1.1.3 微信环境下的言语表达第15-16页
    1.2 微信表情符号的历史演进第16-20页
        1.2.1 微信表情符号的含义第16-17页
        1.2.2 微信表情符号的诞生第17-18页
        1.2.3 微信表情符号的发展第18-20页
    1.3 微信表情符号分类及特点第20-27页
        1.3.1 微信表情符号的分类第20-24页
        1.3.2 微信表情符号的特点第24-27页
2 微信表情符号表征分析第27-32页
    2.1 微信表情符号表征概述第27-30页
        2.1.1 图像类符号表征分析第27-28页
        2.1.2 指示性符号表征分析第28-29页
        2.1.3 象征性符号表征分析第29-30页
    2.2 微信表情符号的表征过程第30-32页
        2.2.1 外界符号内在化的过程第30-31页
        2.2.2 内在概念符号化的过程第31-32页
3 微信表情符号的三重意义空间第32-40页
    3.1 微信表情符号的初始意义第32-33页
        3.1.1 传播者思想的再现第32页
        3.1.2 可视化意义第32页
        3.1.3 创造性意义第32-33页
    3.2 微信表情符号的象征性意义第33-35页
        3.2.1 象征性符号及其意义第33页
        3.2.2 表情符号意义逐渐象征性的缘由第33-35页
    3.3 微信表情符号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第35-40页
        3.3.1 “伪语境”的存在第35-37页
        3.3.2 被“曲解”的微信表情第37-38页
        3.3.3 个性与自我表达第38-40页
4 微信表情符号的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第40-47页
    4.1 积极影响第40-43页
        4.1.1 改变人际交流困顿,提高传播效率第40-41页
        4.1.2 增加人际交流频率,增进情感沟通第41页
        4.1.3 打破传统交流方式,促使人际传播平等化第41-42页
        4.1.4 丰富现实社会中人际传播的个性化展示第42页
        4.1.5 促进人际传播与其它传播方式相融合第42-43页
    4.2 消极影响第43-45页
        4.2.1 传播内容失度,为人际传播带来负效应第43页
        4.2.2 传播主体的集体失范趋势明显第43-44页
        4.2.3 为人际传播带来误解和压力第44页
        4.2.4 使人际情感浮于表面、敷衍风行第44-45页
        4.2.5 滋生人际传播的攀比心理第45页
    4.3 对微信表情符号未来发展的思考第45-47页
        4.3.1 调动用户参与表情符号设计的积极性第45-46页
        4.3.2 进一步强化表情符号的自定义功能第46页
        4.3.3 微信平台要做好“把关人”工作第46-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新闻漫画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记载与传播
下一篇:钛媒体专业知识付费的传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