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清代州县民事纠纷调处息讼研究--以熊宾《三邑治略》为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0-11页
一、清代熊宾《三邑治略》调处息讼案件整理第11-20页
    (一)清代熊宾其人其书介绍第11-12页
        1.清代熊宾其人第11-12页
        2.《三邑治略》其书第12页
    (二)民事纠纷调处案件整理第12-20页
        1.田土争业类案件第14-16页
        2.婚姻家庭类案件第16-17页
        3.钱债纠纷类案件第17-18页
        4.亲属邻里纠纷类案件第18-20页
二、清代民事纠纷调处息讼案件分析第20-27页
    (一)清代州县调处息讼的形成第20-23页
        1.调处息讼的社会基础第20-21页
        2.调处息讼的思想来源第21-23页
    (二)民事纠纷案件调处的处理原则第23-25页
        1.调处案件注重合理性原则第23-24页
        2.纠纷处理重义轻利原则第24页
        3.运用情理止争息讼原则第24-25页
    (三)清代州县调处息讼的特征第25-27页
        1.州县调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第25-26页
        2.州县调处方式适用的优先性第26-27页
        3.调处采取堂上堂下相结合的方式第27页
三、对清代州县民事纠纷调处息讼的评价及现代借鉴第27-33页
    (一)对州县民事纠纷调处息讼的评价第27-30页
        1.调处息讼的积极影响第27-28页
        2.调处息讼的消极影响第28-30页
    (二)清代州县调处息讼的现代借鉴第30-33页
        1.清代法官司法观念的当代启发与运用第30-31页
        2.批判的继承法律文化的息讼思想第31-32页
        3.不断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致谢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法治对善治的制度保障
下一篇:宋代家庭涉讼案件研究--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