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依据探考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5页
    0.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3页
        0.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1-12页
        0.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2-13页
    0.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3-15页
1 马克思哲学实践视阈中的“人”第15-23页
    1.1 何为实践?第15-19页
        1.1.1 实践范畴的引入第16-17页
        1.1.2 实践范畴的三个维度:对“类”的关系、对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第17-19页
    1.2 实践主体作为“人”第19-23页
        1.2.1 主体性的实践奠基:时空中的敞开第19-21页
        1.2.2 社会器官作为实践主体:自由、尊严、本质第21-23页
2 个人及其主体性第23-30页
    2.1 历史主体性只能奠基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第24-27页
        2.1.1 历史主体中的超越因素第24-26页
        2.1.2 主体性作为意识中的敞开第26-27页
    2.2 个人作为自在主体:自由、尊严、本质第27-29页
    2.3 人的二重性及其矛盾第29-30页
3 实践主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30-43页
    3.1 实践主体的历史演进向人的敞开第30-34页
        3.1.1 这一敞开的外显:人的异化第31-32页
        3.1.2 这一敞开的内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32-34页
    3.2 实践主体历史演进的具体路径第34-39页
        3.2.1 “人”对人的直接占有:人对人的依赖阶段第34-36页
        3.2.2 “人”对人的间接占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第36-38页
        3.2.3 人成为“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第38-39页
    3.3 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第39-43页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变革
下一篇:郭象对庄子自由观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