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状况 | 第12-17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三、研究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7页 |
一、创新点 | 第17页 |
二、不足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赏识教育与中职英语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8页 |
第一节 赏识教育的起源与内涵 | 第18-19页 |
一、赏识教育的起源 | 第18-19页 |
二、赏识教育内涵的界定 | 第19页 |
第二节 赏识教育与中职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 第19-22页 |
一、中职英语教育的特点 | 第19-21页 |
二、赏识教育与中职英语教学的关系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赏识教育 | 第22-23页 |
二、强化理论与赏识教育 | 第23-24页 |
三、罗森塔尔的期待理论与赏识教育 | 第24-25页 |
第四节 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 第25-28页 |
一、有利于丰富中职英语教育的方法 | 第25-26页 |
二、有利于提高中职英语教育的针对性 | 第26页 |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中职英语教育的情感基础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28-39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28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28页 |
二、调查过程 | 第28页 |
第二节 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 第28-35页 |
一、中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28-30页 |
二、中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赏识教育方法的应用情况 | 第30-34页 |
三、中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效果的情况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 第35-39页 |
一、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主观能动性缺失 | 第35-36页 |
二、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的能力缺位 | 第36页 |
三、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准确掌握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 | 第36-39页 |
第四章 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育应用中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39-45页 |
第一节 教师对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认识不足 | 第39-42页 |
一、教师对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第39-40页 |
二、教师对赏识教育认识的偏颇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职业倦怠引起的教学激情的缺乏 | 第42页 |
第三节 教育评价模式的桎梏 | 第42-45页 |
一、对学生的评价不科学 | 第42-43页 |
二、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优化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运用中的对策 | 第45-57页 |
第一节 树立中职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理念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确立中职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相关原则 | 第46-49页 |
一、真心关爱原则 | 第46-47页 |
二、尊重差异性原则 | 第47页 |
三、赏识适时原则 | 第47-48页 |
四、赏识适度原则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提高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正确应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 第49-54页 |
一、赏识要放到具体细节中 | 第49-51页 |
二、为学生提供获得赏识的机会和平台 | 第51-53页 |
三、赏识要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 第53页 |
四、发挥学生之间互赏功能,引导学生自我赏识 | 第53-54页 |
第四节 优化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 第54-57页 |
一、构建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机制 | 第54-56页 |
二、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1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