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三才连梅颗粒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影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24页
    1. 2型糖尿病现况概述第8-9页
    2.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第9-11页
        2.1 肥胖的现况概括第9页
        2.2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第9-10页
        2.3 肥胖可致多种疾病第10页
        2.4 肥胖导致多种疾病的机制第10-11页
        2.5 肥胖的治疗概述第11页
        2.6 中医药对肥胖的治疗概述第11页
    3.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第11-12页
    4.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治疗概述第12-13页
    5. 2型糖尿病与胰高血糖素第13-14页
    6. 2型糖尿病与肥胖第14页
    7. 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概述第14-15页
    8.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中医治法概述第15-16页
    9.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存在不足第16-17页
    10. 中医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有其独特优势第17页
    11. 中药复方及制剂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第17-22页
        11.1 质量控制是中药复方及制剂发展的基础第17-18页
        11.2 毒性评估是中药复方及制剂发展的安全保证第18-20页
        11.3 疗效评价是中药复方及制剂发展的核心第20-21页
        11.4 循证医学是中药复方及制剂发展的新方向第21-22页
        11.5 中医药发展的策略和趋势第22页
    12. 三才连梅颗粒的前期研究概述第22-24页
基础研究第24-47页
    1.研究对象第24-26页
        1.1 C57BL/6J小鼠90只第24页
        1.2 供试品第24页
        1.3 对照品第24页
        1.4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器械第24-25页
        1.5 实验所需主要试剂第25页
        1.6 实验动物饲养、造模第25页
        1.7 剂量设置依据及给药方案第25页
        1.8 观察指标及时间第25-26页
        1.9 分组第26页
    2.统计方法第26-27页
    3.研究结果第27-32页
        3.1 体重第27-28页
        3.2 检测指标第28-32页
    4.讨论第32-44页
        4.1 三才连梅颗粒的组方特点第32-33页
        4.2 三才连梅颗粒现代药理学分析第33-34页
        4.3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特点第34-35页
        4.4 改善胰岛功能的治疗途径第35页
        4.5 2型糖尿病的相关机制探讨第35-40页
            4.5.1 2型糖尿病与血小板凋亡第35-36页
            4.5.2 “端粒-线粒体轴”学说第36-37页
            4.5.3 解耦联蛋白2的调控机制第37页
            4.5.4 2型糖尿病与血清胆红素第37-38页
            4.5.5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保护机制第38-39页
            4.5.6 β细胞的去分化机制第39页
            4.5.7 胰岛素降解酶(IDE)与2型糖尿病第39-40页
        4.6 2型糖尿病与相关合并症探讨第40-42页
            4.6.1 2型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第40页
            4.6.2 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第40-42页
            4.6.3 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第42页
        4.7 实验结果分析第42-44页
            4.7.1 对体重的影响第42-43页
            4.7.2 对血糖的影响第43-44页
            4.7.3 对葡萄糖耐量的影响第44页
            4.7.4 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第44页
    5.结论第44-45页
    6.问题与展望第45-47页
        6.1 本实验存在的不足第45页
        6.2 未来研究的前景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61页
附件一:文献综述第61-69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核桃仁油的化学成分和促进毛发生长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研究肾衰康灌肠液减轻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