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视野中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理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2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价值 | 第9-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1-15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0页 |
一、选题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二、选题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波斯特信息方式理论概说 | 第22-32页 |
第一节 信息方式理论概念具体内涵及发展 | 第22-26页 |
一、信息和信息方式概念辨析 | 第23-24页 |
二、信息方式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信息方式的三个历史阶段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信息方式与大众文化批判 | 第28-31页 |
一、消费与媒介文化批判 | 第28-29页 |
二、信息方式理论批判语境的复调性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信息方式理论与媒介、文化研究 | 第32-41页 |
第一节 “语言论”转向与技术复制时代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媒介和信息 | 第35-38页 |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范式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波斯特信息方式的理论场域 | 第41-49页 |
第一节 电视广告:一套新的语言/实践 | 第41-44页 |
第二节 电脑与电子书写:信息时代的主体 | 第44-46页 |
第三节 福柯式的策略:作为装置的数据库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信息方式理论批评实践 | 第49-57页 |
第一节 网络时代书写话语 | 第49-52页 |
第二节 电视真人秀的信息方式解读 | 第52-54页 |
第三节 “黑镜”隐喻:人的异化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信息方式理论实践问题与展望 | 第57-67页 |
第一节 信息方式理论认识误区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坚持辩证的批判视野 | 第59-63页 |
第三节 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范式转换展望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