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五轴加工中心仿真系统的概述 | 第11-13页 |
1.2.1 五轴加工中心概述 | 第11-13页 |
1.2.2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 第13页 |
1.3 数控仿真系统国内外研宂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仿真系齡体方案 | 第18-28页 |
2.1 加工中心模型的建立以及开发台的选择 | 第18-19页 |
2.1.1 基于开放平台的二次开发 | 第18页 |
2.1.2 通过VC平台和OpenGL技术进行开发 | 第18页 |
2.1.3 通过软件开发引擎Unity进行开发 | 第18-19页 |
2.2 仿真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19-20页 |
2.2.1 教学实训需求分析 | 第20页 |
2.2.2 加工指导需求分析 | 第20页 |
2.3 仿真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 第20-25页 |
2.3.1 仿真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2.3.2 外形构造模块设计 | 第21-22页 |
2.3.3 案例示教模块设计 | 第22-25页 |
2.3.4 仿真功能模块设计 | 第25页 |
2.4 仿真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虚拟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第28-40页 |
3.1 数控系统的简介 | 第28页 |
3.2 DMG数控系统及其功能分析 | 第28-32页 |
3.2.1 DMG数控系统界面分析 | 第28-29页 |
3.2.2 DMG数控系统功能分析 | 第29-32页 |
3.3 DMG数控系统的具体实现 | 第32-39页 |
3.3.1 操作面板及屏幕的区域划分与构建 | 第32-34页 |
3.3.2 数控系统的UI搭建 | 第34-36页 |
3.3.3 数控系统逻辑的实现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仿真系统代码解释算法的研究 | 第40-55页 |
4.1 数控代码解析 | 第40-51页 |
4.1.1 海德汉数控代码整理 | 第40-43页 |
4.1.2 数控代码解析模块设计 | 第43-51页 |
4.2 数控代码编译 | 第51-54页 |
4.2.1 中间信息储存结构设计 | 第51-53页 |
4.2.2 指令支持列表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仿真系统动态仿真的关键算法研究 | 第55-71页 |
5.1 碰撞检测 | 第55-58页 |
5.1.1 碰撞检测概述 | 第55-57页 |
5.1.2 Unity3D的碰撞检测 | 第57-58页 |
5.2 切削算法 | 第58-70页 |
5.2.1 切削算法概述 | 第58-59页 |
5.2.2 毛坯创建 | 第59-61页 |
5.2.3 切削模块 | 第61-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五轴加工中心仿真系统 | 第71-77页 |
6.1 仿真系统功能介绍 | 第71页 |
6.2 软件的效果图及基本操作 | 第71-75页 |
6.2.1 软件整体效果图 | 第71-72页 |
6.2.2 软件基本操作 | 第72-75页 |
6.3 切削效果展示 | 第75-76页 |
6.3.1 手动切削效果展示 | 第75-76页 |
6.3.2 代码切削效果展示 | 第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结论 | 第77-78页 |
7.2 创新点 | 第78页 |
7.3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