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导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2. 实地调研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14-15页 |
(五)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5-16页 |
二、本文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16-21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1. 非法务工 | 第16页 |
2. 越南非法务工人员 | 第16-17页 |
3. 治理 | 第17-18页 |
(二) 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1. 推拉理论 | 第18-19页 |
2. 地方政府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三、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的来源及分类 | 第21-27页 |
(一) 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的来源 | 第21-23页 |
1. 政策层面 | 第21-22页 |
2. 社会发展 | 第22页 |
3. 地域特点 | 第22-23页 |
4. 历史渊源 | 第23页 |
(二) 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的分类 | 第23-27页 |
1. 非法涉外婚姻中的越南配偶中的务工人员 | 第24页 |
2. 合法入境非法滞留的务工人员 | 第24-25页 |
3. 非法入境的务工人员 | 第25-27页 |
四、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治理的必要性 | 第27-30页 |
(一)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27-28页 |
(二) 维护我国边境安全的迫切需要 | 第28页 |
(三) 维护广西沿边区域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 第28-29页 |
(四) 促进中越关系良好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29-30页 |
五、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治理的现状 | 第30-34页 |
(一) 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治理取得的成效 | 第30-31页 |
1. 越南非法务工人员减少 | 第30页 |
2. 边民法律意识增强 | 第30-31页 |
3. 沿边区域治安得到改善 | 第31页 |
(二) 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1. 越南非法务工人员数量依然庞大 | 第31-32页 |
2. 管理者各自为政,缺乏协同 | 第32页 |
3. 越南非法务工“倒卖”活动严重 | 第32-33页 |
4. 广西沿边区域防控设施薄弱 | 第33-34页 |
六、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治理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一) 管理力量方面 | 第34-35页 |
(二) 意识方面 | 第35-36页 |
1. 政府宣传不足,民众责任意识较弱 | 第35页 |
2. 越南非法务工者的守法意识薄弱 | 第35-36页 |
(三) 管理制度方面 | 第36-37页 |
1. 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职、责、权不清 | 第36页 |
2. 广西边境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36-37页 |
(四) 中越合作不足 | 第37-39页 |
七、广西沿边区域越南非法务工人员治理的对策 | 第39-44页 |
(一) 管理力量方面 | 第39-40页 |
1. 加大广西沿边区域防控力量投入 | 第39页 |
2. 加快广西沿边区域防控设施建设 | 第39-40页 |
(二) 意识方面 | 第40-41页 |
1. 加强宣传,推进边民与政府间协同合作 | 第40页 |
2. 变“堵”为“疏”,促进越南非法务工人员合法务工 | 第40-41页 |
(三) 管理制度方面 | 第41-42页 |
1. 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共同推进政府职能部门间综合治理 | 第41-42页 |
2. 进一步完善广西边境法律法规 | 第42页 |
(四) 加强中越合作,共同治理非法务工问题 | 第42-44页 |
八、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一 | 第51-53页 |
附录二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