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彭阳县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19-23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29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页 |
3.2 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25-26页 |
3.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26-28页 |
3.4 综合评价模型 | 第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水土保持基础信息提取 | 第29-46页 |
4.1 土地利用数据的提取 | 第29-32页 |
4.2 梯田信息的自动提取 | 第32-38页 |
4.3 植被覆盖度的提取 | 第38-41页 |
4.4 土壤侵蚀数据的提取 | 第41-44页 |
4.5 结论 | 第44-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水土保持效益时空变化分析 | 第46-60页 |
5.1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 | 第46-49页 |
5.2 水土保持效益时间变化分析 | 第49-51页 |
5.3 水土保持效益空间变化分析 | 第51-58页 |
5.4 结论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水土保持效益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6页 |
6.1 影响因子的选取 | 第60页 |
6.2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60-62页 |
6.3 灰色关联分析 | 第62-64页 |
6.4 灰色关联结果分析 | 第64页 |
6.5 结论 | 第64-6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7.1 结论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