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昆仑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1.2.1 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 第11-14页 | 
| 1.2.2 矿物溶解-沉淀 | 第14-17页 |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7页 |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3页 | 
| 2.1.1 交通位置 | 第20页 | 
| 2.1.2 气象 | 第20-22页 | 
| 2.1.3 水文 | 第22-23页 | 
| 2.2 区域地质条件 | 第23-25页 | 
| 2.2.1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 2.2.2 地层岩性 | 第23-25页 |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7页 | 
| 2.3.1 地下水赋存条件 | 第25-26页 | 
| 2.3.2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格尔木河水化学 | 第27-36页 | 
| 3.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 第27-30页 | 
| 3.1.1 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 3.1.2 样品测试 | 第28-30页 | 
| 3.2 水化学类型 | 第30-31页 | 
| 3.3 离子特征 | 第31-34页 | 
| 3.3.1 TDS | 第31页 | 
| 3.3.2 常量离子 | 第31-33页 | 
| 3.3.3 微量离子 | 第33-34页 | 
| 3.4 柴达木高盐盆地对南部山区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36-50页 | 
| 4.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 第36-40页 | 
| 4.1.1 样品采集 | 第36-38页 | 
| 4.1.2 样品测试 | 第38-40页 | 
| 4.2 格尔木河冲洪积扇 | 第40-43页 | 
| 4.2.1 水化学类型 | 第40-41页 | 
| 4.2.2 TDS | 第41页 | 
| 4.2.3 常量离子 | 第41-43页 | 
| 4.2.4 微量离子 | 第43页 | 
| 4.3 拖拉海河冲洪积扇 | 第43-46页 | 
| 4.3.1 水化学类型 | 第44页 | 
| 4.3.2 TDS | 第44页 | 
| 4.3.3 常量离子 | 第44-46页 | 
| 4.3.4 微量离子 | 第46页 | 
| 4.4 红柳沟冲洪积扇 | 第46-49页 | 
| 4.4.1 水化学类型 | 第46-47页 | 
| 4.4.2 TDS | 第47页 | 
| 4.4.3 常量离子 | 第47-48页 | 
| 4.4.4 微量离子 | 第48-49页 | 
| 4.5 三种冲洪积扇对比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研究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 第50-60页 | 
| 5.1 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 | 第50-51页 | 
| 5.2 饱和指数 | 第51-52页 | 
| 5.3 阳离子交换作用 | 第52-54页 | 
| 5.3.1 离子系数法 | 第53-54页 | 
| 5.3.2 氯碱指数法 | 第54页 | 
| 5.4 钠吸附作用 | 第54-56页 | 
| 5.5 碳酸盐岩溶解 | 第56-58页 | 
| 5.6 硅酸盐溶解 | 第58-59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碳酸盐岩动力学溶解速率估算 | 第60-69页 | 
| 6.1 碳酸盐岩动力学溶解的基本机理 | 第60-61页 | 
| 6.2 经验公式获取碳酸盐岩动力学溶解速率 | 第61-65页 | 
| 6.2.1 Plummer公式 | 第61-62页 | 
| 6.2.2 研究区方解石溶解速率常数估算 | 第62-64页 | 
| 6.2.3 研究区方解石溶解速率 | 第64-65页 | 
| 6.3 用实测浓度变化反演溶解速率和速率常数 | 第65-67页 | 
| 6.3.1 用实测浓度变化反演溶解速率 | 第65-66页 | 
| 6.3.2 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估算 | 第66-67页 | 
| 6.4 二种方法比较 | 第67-68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七章 硅酸盐动力学溶解速率估算 | 第69-77页 | 
| 7.1 硅酸盐溶解的影响因素 | 第69-70页 | 
| 7.1.1 矿物表面积 | 第69页 | 
| 7.1.2 pH | 第69-70页 | 
| 7.1.3 有机质 | 第70页 | 
| 7.1.4 温度 | 第70页 | 
| 7.2 研究区硅酸盐溶解的矿物相 | 第70-71页 | 
| 7.3 硅酸盐动力学溶解速率估算 | 第71-75页 | 
| 7.3.1 反应路径的确定 | 第71页 | 
| 7.3.2 硅酸盐矿物溶解速率 | 第71-72页 | 
| 7.3.3 硅酸盐矿物溶解速率常数 | 第72-75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