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9页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互联网+”纳税服务理论概念 | 第18-22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1.纳税服务概念 | 第18-19页 |
2.“互联网+”概念 | 第19-20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1.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税收遵从理论 | 第20-22页 |
二、我国“互联网+”纳税服务概况 | 第22-27页 |
(一)纳税服务的发展 | 第22页 |
(二)“互联网+”纳税服务开展情况 | 第22-27页 |
1.部署实施“互联网+”纳税服务行动计划 | 第22-23页 |
2.深入开展“互联网+”纳税服务建设工作 | 第23-25页 |
3.依托“互联网+”,推广电子税务局 | 第25-27页 |
三、A地税分局“互联网+”纳税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7-39页 |
(一)A地税分局税务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1.主要职责 | 第27页 |
2.税务登记状况 | 第27-28页 |
3.纳税申报情况 | 第28页 |
(二)A地税分局“互联网+”纳税服务情况 | 第28-31页 |
1.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加强沟通 | 第28-29页 |
2.加大信息共享实现移动平台报税 | 第29-30页 |
3.充分利用云服务加强数据交换 | 第30-31页 |
4.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网上“一条龙”服务 | 第31页 |
(三)A地税分局“互联网+”纳税服务问卷调查情况 | 第31-34页 |
(四)A地税分局“互联网+”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1.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第35页 |
2.信息化建设不统一,系统操作过于复杂 | 第35-36页 |
3.互联网大数据不能有效提取和共享 | 第36页 |
(五)A地税分局“互联网+”纳税服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1.软硬件管理方面 | 第36-37页 |
2.跨部门合作网络平台方面 | 第37页 |
3.大数据运用方面 | 第37-39页 |
四、国内外“互联网+”纳税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 第39-43页 |
(一)国外“互联网+”纳税服务经验 | 第39-40页 |
1.美国税务局门户网站开发和维护经验 | 第39页 |
2.新加坡税务局网站开发和维护经验 | 第39-40页 |
(二)国内“互联网+”纳税服务经验 | 第40-42页 |
1.北京市地税局“互联网+”纳税服务经验 | 第40-41页 |
2.深圳市税务局“互联网+”纳税服务经验 | 第41-42页 |
(三)国内外“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启示 | 第42-43页 |
1.构建先进快捷的互联网办税系统 | 第42页 |
2.搭建大数据平台,加强系统间有效联动 | 第42页 |
3.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大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五、优化“互联网+”纳税服务的路径选择 | 第43-53页 |
(一)优化“互联网+”纳税服务模式 | 第43-44页 |
1.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提供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 | 第43页 |
2.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智能化环境 | 第43-44页 |
3.推进“互联网+纳税服务”,营造全社会协税环境 | 第44页 |
(二)深化“互联网+”纳税服务平台建设 | 第44-45页 |
1.持续推进“互联网+”纳税服务平台建设 | 第44页 |
2.加强纳税服务热线的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 | 第44-45页 |
3.强化“互联网+”纳税服务网站平台运行管理 | 第45页 |
(三)拓展“互联网+”纳税服务形式 | 第45-49页 |
1.建立健全网上办税服务厅 | 第45-48页 |
2.开拓移动终端纳税服务 | 第48-49页 |
3.通过税务云技术,推进纳税服务“按需定制” | 第49页 |
(四)保障措施助力“互联网+纳税服务”健康发展 | 第49-53页 |
1.网络信息共享和部门协作促进诚信体系建设 | 第49-50页 |
2.大力构建一体化信息支撑平台 | 第50-51页 |
3.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及风险防范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