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研究成果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项目成本控制的含义 | 第17页 |
2.2 项目成本控制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1 从控制时间角度分类 | 第17-18页 |
2.2.2 从控制范围角度分类 | 第18页 |
2.3 公路改建项目理论构成概述 | 第18-20页 |
2.3.1 制定成本控制原则 | 第18-19页 |
2.3.2 掌握项目基本情况 | 第19页 |
2.3.3 注重项目成本控制和项目进度之间的关系 | 第19页 |
2.3.4 控制机械施工成本费用 | 第19-20页 |
2.3.5 控制现场费用和人工经费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寿济线潍坊段公路改建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21-26页 |
3.1 项目概况 | 第21-22页 |
3.1.1 项目开始时间 | 第21页 |
3.1.2 项目地理位置 | 第21页 |
3.1.3 项目主要控制点 | 第21-22页 |
3.2 项目特点分析 | 第22页 |
3.3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 第22-25页 |
3.3.1 材料供应情况 | 第22-23页 |
3.3.2 机械设备配备情况 | 第23页 |
3.3.3 劳动力配备情况 | 第23-25页 |
3.4 项目成本控制构成及不足分析 | 第2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寿济线潍坊段公路改建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案 | 第26-35页 |
4.1 成本控制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 | 第26-29页 |
4.1.1 成本控制组织机构的建立依据 | 第26页 |
4.1.2 成本控制组织机构的建立 | 第26-28页 |
4.1.3 引入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 | 第28-29页 |
4.2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 第29-30页 |
4.2.1 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 第29页 |
4.2.2 开展限额设计 | 第29-30页 |
4.2.3 建立成本预估机制 | 第30页 |
4.3 施工现场成本控制 | 第30-33页 |
4.3.1 机械管理方面 | 第30-31页 |
4.3.2 物料方面 | 第31-32页 |
4.3.3 变更索赔 | 第32-33页 |
4.4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 第33-34页 |
4.4.1 质量缺陷整改费用控制 | 第33-34页 |
4.4.2 质量保修费用控制 | 第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寿济线潍坊段公路改建项目成本控制方案的保障措施 | 第35-43页 |
5.1 构建成本控制保障机制 | 第35-36页 |
5.1.1 建立动态性的成本考核机制 | 第35页 |
5.1.2 完善成本控制审核机制 | 第35-36页 |
5.2 建立全过程成本控制 | 第36-38页 |
5.2.1 合理规划项目基础工作量 | 第36页 |
5.2.2 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系统 | 第36-37页 |
5.2.3 实行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 | 第37-38页 |
5.3 结合目标管理方法优化成本控制 | 第38-40页 |
5.4 完善成本控制监督和激励机制 | 第40-42页 |
5.4.1 细化岗位职责 | 第40页 |
5.4.2 制定设备、物料采买标准审核机制 | 第40-41页 |
5.4.3 建立设备使用、物料消耗反馈考核制度 | 第41页 |
5.4.4 建立员工成本控制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