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贮藏包装条件对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及活力等的影响

致谢第6-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词表第15-16页
前言第16-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25页
    1 影响种子贮藏的因素第18-22页
        1.1 种子类型对种子贮藏的影响第18-19页
        1.2 种子含水量和贮藏环境对种子贮藏的影响第19-20页
            1.2.1 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贮藏的影响第19-20页
            1.2.2 温度对种子贮藏的影响第20页
            1.2.3 湿度对种子贮藏的影响第20页
        1.3 包装方式对种子贮藏的影响第20-21页
        1.4 其他因素对种子贮藏的影响第21-22页
    2 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的变化第22-25页
        2.1 种子活力的变化第22页
        2.2 贮藏物质的变化第22-23页
        2.3 酶活性的变化第23-24页
        2.4 内源激素的变化第24-25页
第二章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的变化第25-7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5-29页
        1.1 材料第25-26页
        1.2 方法第26-29页
            1.2.1 种子含水量调节和包装、贮藏条件第26页
            1.2.2 种子发芽试验第26-27页
            1.2.3 幼苗生长指标测定第27页
            1.2.4 α-淀粉酶活性测定第27-28页
            1.2.5 种子抗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第28-29页
        1.3 统计分析第29页
    2 结果第29-69页
        2.1 室温贮藏后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的变化第29-43页
            2.1.1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发芽的变化第29-32页
            2.1.2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幼苗生长的变化第32-35页
            2.1.3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第35-37页
            2.1.4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第37-39页
            2.1.5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第39-41页
            2.1.6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第41-43页
        2.2 15℃贮藏后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的变化第43-57页
            2.2.1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发芽的变化第43-46页
            2.2.2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幼苗生长的变化第46-49页
            2.2.3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第49-51页
            2.2.4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第51-53页
            2.2.5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第53-55页
            2.2.6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第55-57页
        2.3 5℃贮藏后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的变化第57-69页
            2.3.1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发芽的变化第57-59页
            2.3.2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幼苗生长的变化第59-61页
            2.3.3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第61-62页
            2.3.4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第62-65页
            2.3.5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第65-67页
            2.3.6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第67-69页
    3 讨论第69-72页
        3.1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活力的变化第69-70页
        3.2 杂交水稻种子安全含水量的选择第70-71页
        3.3 杂交水稻种子包装方式的选择第71页
        3.4 杂交水稻品种间的耐贮藏性差异第71-72页
第三章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12个月后内源激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第72-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2-76页
        1.1 材料第72-73页
        1.2 方法第73-76页
            1.2.1 种子GA_3和ABA含量测定第73页
            1.2.2 参与种子GA_3和ABA合成与分解基因的表达量测定第73-76页
        1.3 统计分析第76页
    2 结果第76-88页
        2.1 株两优06种子贮藏12个月后ABA含量的变化第76-77页
        2.2 株两优06种子贮藏12个月后ABA分解和合成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第77-79页
        2.3 株两优06种子贮藏12个月后GA_3含量的变化第79-80页
        2.4 株两优06种子贮藏12个月后GA_3分解和合成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第80-82页
        2.5 Y两优689种子贮藏12个月后ABA含量的变化第82-83页
        2.6 Y两优689种子贮藏12个月后ABA分解和合成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第83-85页
        2.7 Y两优689种子贮藏12个月后GA_3含量的变化第85-86页
        2.8 Y两优689种子贮藏12个月后GA_3分解和合成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第86-88页
    3 讨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旧街区的更新与复苏--以淮北市城市道路景观整治为例
下一篇:移动支付推动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