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情字井葡萄花油层复杂流体测井综合解释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4页 |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0.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0.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7页 |
1.1 工区概况 | 第14-15页 |
1.2 构造及沉积特征 | 第15-16页 |
1.3 勘探开发历程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沉积相分析 | 第17-26页 |
2.1 葡萄花油层物源分析 | 第17-18页 |
2.2 沉积相标志 | 第18-21页 |
2.2.1 岩石学特征 | 第18-19页 |
2.2.2 粒度分析 | 第19页 |
2.2.3 沉积构造 | 第19-21页 |
2.3 单井相分析 | 第21-24页 |
2.3.1 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 | 第21-23页 |
2.3.2 单井相分析实例 | 第23-24页 |
2.4 低阻油层、高阻水层平面相分布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四性”关系研究及油层标准建立 | 第26-33页 |
3.1 储层“四性”特征 | 第26-27页 |
3.1.1 岩性特征 | 第26页 |
3.1.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6-27页 |
3.1.3 储层含油性特征 | 第27页 |
3.1.4 电性特征 | 第27页 |
3.2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27-30页 |
3.2.1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 第27-28页 |
3.2.2 岩性和含油性的关系 | 第28-29页 |
3.2.3 物性和含油性的关系 | 第29页 |
3.2.4 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的关系 | 第29-30页 |
3.3 葡萄花油层有效储层物性划分标准 | 第30-31页 |
3.4 葡萄花油层低阻油层、高阻水层划分标准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葡萄花油层复杂流体成因分析 | 第33-41页 |
4.1 葡萄花油层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 第33-37页 |
4.1.1 储层岩性及物性特征 | 第33-34页 |
4.1.2 粘土矿物特征 | 第34页 |
4.1.3 地层水特征 | 第34-35页 |
4.1.4 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5 低幅度圈闭因素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6 其他成因 | 第37页 |
4.2 高阻水层形成机理研究 | 第37-41页 |
4.2.1 残余油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2 钙质的影响 | 第38页 |
4.2.3 残余油和钙质共同的影响 | 第38-41页 |
第五章 低阻油层、高阻水层识别方法研究 | 第41-59页 |
5.1 低阻油层定性分析技术 | 第41-49页 |
5.1.1 曲线重叠法 | 第41-44页 |
5.1.2 图版法 | 第44-47页 |
5.1.3 测井新技术识别低阻油层 | 第47-49页 |
5.2 低阻油层饱和度定量评价 | 第49-57页 |
5.2.1 可动水分析法 | 第49-51页 |
5.2.2 含水饱和度模型 | 第51-57页 |
5.3 高阻水层评价方法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流体识别方法在大情字井油田的应用 | 第59-68页 |
6.1 基于沉积相分析的复杂流体综合解释步骤 | 第59-60页 |
6.2 应用效果分析 | 第60-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