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4页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0.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1-12页 |
0.4 已完成的工作内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1.1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1.1.1 工区简介 | 第14页 |
1.1.2 勘探概况 | 第14-15页 |
1.2 地区地质特征 | 第15-18页 |
1.2.1 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1.2.2 地层特征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 | 第18-33页 |
2.1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8-20页 |
2.1.1 地层划分方案 | 第18页 |
2.1.2 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 第18-20页 |
2.2 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0-23页 |
2.2.1 建立标志层 | 第20-21页 |
2.2.2 联井地层对比 | 第21-23页 |
2.3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 第23-30页 |
2.3.1 层位解释 | 第23-24页 |
2.3.2 断层解释 | 第24-27页 |
2.3.3 速度分析 | 第27页 |
2.3.4 构造成图 | 第27-29页 |
2.3.5 成图精度分析 | 第29-30页 |
2.4 构造特征分析 | 第30-33页 |
2.4.1 主力油层的构造特征 | 第30页 |
2.4.2 新老构造对比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精细储层预测研究 | 第33-48页 |
3.1 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定性分析 | 第33-36页 |
3.1.1 地震属性提取 | 第33-34页 |
3.1.2 地震属性优选 | 第34-35页 |
3.1.3 地震属性融合 | 第35-36页 |
3.2 基于地震反演的储层定量预测 | 第36-42页 |
3.2.1 地震反演的实现过程 | 第36-39页 |
3.2.2 不同反演方法对比 | 第39-42页 |
3.2.3 地震反演预测误差分析 | 第42页 |
3.3 砂体厚度分布特征 | 第42-48页 |
3.3.1 HI油层组砂体分布特征 | 第43-45页 |
3.3.2 HII油层组砂体分布特征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成藏规律研究 | 第48-58页 |
4.1 油水分布规律及成藏分析 | 第48-53页 |
4.1.1 试油情况分析 | 第48页 |
4.1.2 油水分布规律 | 第48-52页 |
4.1.3 油藏类型 | 第52页 |
4.1.4 成藏模式 | 第52-53页 |
4.2 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4.2.1 区域烃源岩发育情况 | 第53页 |
4.2.2 油源分析 | 第53-54页 |
4.2.3 断层发育期次与油气运移聚集的纵向分割性 | 第54页 |
4.2.4 泥岩欠压实作用与油气运移纵向分割性 | 第54-55页 |
4.3 有利区优选 | 第55-58页 |
4.3.1 HII1小层有利区优选 | 第56页 |
4.3.2 HII5小层有利区优选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