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铜基硫属化合物太阳电池材料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2-16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6-23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23-24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6-38页
    2.1 主要试剂、仪器与设备第26-27页
    2.2 铜基硫属化合物半导体纳米颗粒合成与薄膜制备第27-34页
        2.2.1 溶剂热法合成铜基硫属化合物半导体纳米颗粒第27-30页
        2.2.2 热注入法合成Cu(In_xGa_(1-x))Se_2@Cu_3SbSe_3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第30-32页
        2.2.3 基于纳米颗粒与超声雾化喷涂的薄膜制备第32-33页
        2.2.4 吸收层薄膜的热处理第33-34页
    2.3 铜铟镓硒/硫化锑组合材料样品库的制备第34-35页
    2.4 表征方法第35-38页
        2.4.1 X射线衍射第35-36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第36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6页
        2.4.4 差示扫描量热法第36-37页
        2.4.5 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第37页
        2.4.6 霍尔效应测试仪第37页
        2.4.7 激光拉曼光谱仪第37-38页
第三章 面向物相可控和合成速率的铜基硫属化合物纳米颗粒合成方法学优化第38-63页
    3.1 引言第38-4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0-61页
        3.2.1 基于反应溶剂环境调控的相选择合成第40-44页
        3.2.2 基于痕量元素掺杂的相选择合成第44-47页
        3.2.3 基于NaBH_4活化的动力学增强合成第47-61页
    3.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微量锑对对铜铟镓硒的合成与结晶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第63-72页
    4.1 引言第63-6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4.2.1 微量锑元素对铜铟镓硒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64-67页
        4.2.2 基于锑掺杂的动力学增强机理第67-68页
        4.2.3 针对锑掺杂比例的结晶动力学高通量优化研究第68-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铜铟镓硒@铜锑硒核壳纳米颗粒的设计与制备第72-83页
    5.1 引言第72-74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74-81页
        5.2.1 CuIn_(0.7)Ga_(0.3)Se_2@Cu_3SbSe_3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第74-78页
        5.2.2 基于超声雾化喷涂工艺的吸收层薄膜制备第78-80页
        5.2.3 铜铟镓硒@铜锑硒核壳纳米颗粒薄膜热处理第80-81页
    5.3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6页
    6.1 全文总结第83-84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84-86页
致谢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0MW高温超导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水文过程的作物生产水足迹量化方法研究--以河套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