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银行法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影子银行监管的基本原理分析第14-22页
    2.1 影子银行的内涵与特点第14-18页
        2.1.1 影子银行的内涵界定第14-15页
        2.1.2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系第15-16页
        2.1.3 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第16-18页
        2.1.4 影子银行的发展具体特征第18页
    2.2 影子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2.2.1 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论述第18-19页
        2.2.2 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理论分析第19页
    2.3 影子银行监管的矛盾分析第19-22页
        2.3.1 影子银行与金融创新第19-20页
        2.3.2 审慎监管下的金融抑制第20页
        2.3.3 金融创新与金融抑制之协调监管第20-22页
第三章 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第22-30页
    3.1 我国影子银行的法律监管现状分析第22-23页
        3.1.1 监管环境第22-23页
        3.1.2 规范性法律文件梳理第23页
    3.2 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问题审视第23-30页
        3.2.1 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第23-25页
        3.2.2 监管主体边界不清,监管机制协调差第25-27页
        3.2.3 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隔离防范机制不完备第27页
        3.2.4 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不成熟第27-28页
        3.2.5 监管规则滞后于市场,监管措施效能低第28-30页
第四章 影子银行监管制度的国际比较和借鉴第30-36页
    4.1 英美国家影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分析第30-31页
        4.1.1 美国影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第30-31页
        4.1.2 英国影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第31页
    4.2 国际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制度分析第31-33页
        4.2.1 欧盟对影子银行的法律监管第31-32页
        4.2.2 金融稳定委员会对影子银行的法律监管第32页
        4.2.3 其他国际组织对影子银行的法律监管第32-33页
    4.3 国外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的借鉴第33-36页
        4.3.1 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第33页
        4.3.2 建立系统风险隔离制度第33-34页
        4.3.3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第34页
        4.3.4 完善信息披露与共享机制第34页
        4.3.5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第34-36页
第五章 中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制度的对策第36-43页
    5.1 立法基点——平衡金融创新与监管抑制之矛盾第36-37页
    5.2 明晰监管主体职责,完善监管体制第37-38页
    5.3 加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法律监管第38-39页
    5.4 推进影子银行市场主体自律监管第39页
    5.5 完善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第39-40页
    5.6 健全影子银行的法律监管制度第40-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