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1 粮食安全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1.1.1 粮食安全概念的内涵及演变 | 第15-16页 |
1.1.2 关于粮食安全指标的研究 | 第16-17页 |
1.1.3 关于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7-18页 |
1.1.4 关于粮食生产分区的研究 | 第18-19页 |
1.1.5 关于粮食供需平衡的研究 | 第19页 |
1.2 耕地保护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2.1 关于耕地保护内涵的认识 | 第19-20页 |
1.2.2 关于耕地保护方法的认识 | 第20-21页 |
1.3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 | 第21-23页 |
1.3.1 粮食安全与耕地数量保护 | 第21-22页 |
1.3.2 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保护 | 第22页 |
1.3.3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内在关系 | 第22-23页 |
1.4 小结 | 第23-25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5-35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5-27页 |
2.2 选题背景 | 第27-30页 |
2.2.1 选题的国际背景 | 第27-28页 |
2.2.2 选题的国内背景 | 第28-29页 |
2.2.3 重庆市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所处的形势 | 第29-30页 |
2.3 选题意义 | 第30-31页 |
2.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2.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2.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4页 |
2.7 资料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第3章 中国粮食安全的区域分析 | 第35-47页 |
3.1 三大粮食区域粮食总产量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3.1.1 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3.1.2 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总产量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3.1.3 粮食主销区粮食总产量现状分析 | 第38-39页 |
3.2 三大粮食区域粮食播种面积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3.3 三大粮食区域粮食单产现状分析 | 第41-42页 |
3.4 三大粮食区域粮食生产的问题分析 | 第42-44页 |
3.4.1 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 第42-43页 |
3.4.2 耕地质量普遍较低 | 第43页 |
3.4.3 化肥施用过多,地力下降 | 第43-44页 |
3.5 我国粮食区域平衡的矛盾分析 | 第44-47页 |
3.5.1 三大粮食区域粮食总产量区域平衡的矛盾分析 | 第44页 |
3.5.2 三大粮食区域人均粮食区域平衡的矛盾分析 | 第44-45页 |
3.5.3 粮食产销平衡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定位 | 第45-47页 |
第4章 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安全模型构建 | 第47-73页 |
4.1 区域粮食自给率与粮食安全 | 第47-50页 |
4.1.1 粮食自给率的内涵 | 第47-48页 |
4.1.2 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4.1.3 三大粮食区域粮食安全的表达 | 第49-50页 |
4.2 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安全模型构建 | 第50-53页 |
4.2.1 模型构建的条件界定及构建因子 | 第50-51页 |
4.2.2 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模型构建 | 第51-52页 |
4.2.3 小结 | 第52-53页 |
4.3 粮食安全模型的验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 第53-70页 |
4.3.1 重庆市概况 | 第53-57页 |
4.3.2 重庆市关于粮食自给率的基本数据 | 第57-58页 |
4.3.3 重庆市粮食自给率验证分析 | 第58-59页 |
4.3.4 管理策略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 | 第5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5章 基于粮食安全模型的重庆市粮食安全水平与耕地需求量预测 | 第73-99页 |
5.1 基于粮食安全模型的重庆市粮食安全水平与耕地需求研究思路 | 第73页 |
5.2 重庆市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 第73-80页 |
5.2.1 重庆市粮食总产量 | 第73-76页 |
5.2.2 重庆市粮食单产 | 第76-77页 |
5.2.3 重庆市粮食播种面积 | 第77-78页 |
5.2.4 重庆市粮食供需状况 | 第78-80页 |
5.2.5 重庆市粮食安全状况的判定 | 第80页 |
5.3 重庆市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80-88页 |
5.3.1 重庆市耕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80-83页 |
5.3.2 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 | 第83-85页 |
5.3.3 耕地质量变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 | 第85-86页 |
5.3.4 粮食安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 第86-88页 |
5.4 重庆市粮食安全水平预测 | 第88-96页 |
5.4.1 人口预测 | 第88-89页 |
5.4.2 区域耕地面积预测 | 第89-91页 |
5.4.3 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 | 第91-92页 |
5.4.4 粮食单产预测 | 第92-93页 |
5.4.5 粮作比预测 | 第93-95页 |
5.4.6 复种指数预测 | 第95-96页 |
5.5 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96-98页 |
5.5.1 重庆市2020年粮食自给率预测 | 第96-97页 |
5.5.2 不同粮食安全水平下耕地需求量以及粮食缺口额度 | 第97-9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目标管理条件下的重庆市粮食安全与政策模型模拟 | 第99-131页 |
6.1 基础目标条件下,重庆市粮食安全管理的决策 | 第101-122页 |
6.1.1 目标管理条件下的单因子调控管理决策模拟 | 第101-105页 |
6.1.2 目标管理条件下政策组合模型的决策模拟 | 第105-122页 |
6.2 高等级目标条件下,重庆市粮食安全管理的决策 | 第122-12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7章 粮食安全视角的耕地管理分区及耕地保护策略 | 第131-155页 |
7.1 重庆市耕地资源现状 | 第131-134页 |
7.1.1 耕地资源数量 | 第131-133页 |
7.1.2 耕地资源质量 | 第133-134页 |
7.2 耕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时空差异 | 第134-140页 |
7.2.1 相关模型构建 | 第134-135页 |
7.2.2 耕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时空差异 | 第135-138页 |
7.2.3 耕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区域划分 | 第138-140页 |
7.3 粮食安全视角的耕地保护管理分区 | 第140-144页 |
7.3.1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管理分区思路 | 第140-141页 |
7.3.2 粮食安全视角的耕地管理分区 | 第141-144页 |
7.4 耕地管理分区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空间关系比较 | 第144-148页 |
7.4.1 两种分区的目标比较 | 第145页 |
7.4.2 两种分区类型及空间对应关系 | 第145-148页 |
7.5 重庆市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 第148-152页 |
7.5.1 “低—高型”区域耕地资源保护利用 | 第148-149页 |
7.5.2 “超前型”区域耕地资源保护利用 | 第149-150页 |
7.5.3 “高—低型”区域耕地资源保护利用 | 第150-151页 |
7.5.4 “滞后型”区域耕地资源保护利用 | 第151-152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52-155页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55-159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5-156页 |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156页 |
8.3 讨论 | 第156-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9页 |
致谢 | 第169-17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