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工业经济理论论文--工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论文

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方式选择及经济后果研究--基于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的对比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研究内容第12-15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5-16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6-30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9页
        2.1.1 可转债的定义与特性第16-17页
        2.1.2 可转债要素第17-18页
        2.1.3 可转债的发行方式第18-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委托代理理论第19-20页
        2.2.2 信号传递理论第20页
        2.2.3 优序融资理论第20-21页
        2.2.4 财务契约理论第21页
    2.3 文献综述第21-30页
        2.3.1 可转债的发行动机第21-25页
        2.3.2 可转债的经济后果第25-28页
        2.3.3 文献评述第28-30页
3 可转债发行方式对比分析第30-45页
    3.1 可转债发行方式动机分析第30-31页
        3.1.1 公募可转债的发行动机第30页
        3.1.2 定向可转债的发行动机第30-31页
    3.2 可转债发行方式差异分析第31-36页
        3.2.1 发行对象的差异第31-32页
        3.2.2 发行条件的差异第32-33页
        3.2.3 发行流程的差异第33-34页
        3.2.4 条款规定的差异第34-36页
    3.3 可转债发行方式适用范围分析第36-38页
    3.4 可转债发行方式治理效应分析第38-45页
        3.4.1 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第39-41页
        3.4.2 对治理结构的影响第41-42页
        3.4.3 对控制权的影响第42-45页
4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可转债发行背景及动机分析第45-61页
    4.1 行业背景介绍及案例企业简介第45-49页
        4.1.1 啤酒行业概述第45-46页
        4.1.2 啤酒行业特征第46-47页
        4.1.3 青岛啤酒介绍第47-48页
        4.1.4 燕京啤酒介绍第48-49页
    4.2 青岛啤酒可转债发行背景及动机第49-54页
        4.2.1 青岛啤酒发行可转债的背景第49-50页
        4.2.2 青岛啤酒发行可转债的动机分析第50-54页
    4.3 燕京啤酒可转债发行背景及动机第54-59页
        4.3.1 燕京啤酒发行可转债的背景第54-55页
        4.3.2 燕京啤酒发行可转债的动机分析第55-59页
    4.4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可转债发行动机对比分析第59-61页
5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可转债实施策略分析第61-75页
    5.1 定向发行方式——青岛啤酒第61-68页
        5.1.1 发行策略分析第61-62页
        5.1.2 转股策略分析第62-65页
        5.1.3 特殊条款策略分析第65-68页
    5.2 公募发行方式——燕京啤酒第68-73页
        5.2.1 发行策略分析第68-69页
        5.2.2 转股策略分析第69-72页
        5.2.3 特殊条款策略分析第72-73页
    5.3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可转债实施策略对比分析第73-75页
6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发行可转债的经济后果分析第75-97页
    6.1 融资绩效分析第75-79页
        6.1.1 资金成本分析第75-76页
        6.1.2 资金缺口分析第76-79页
    6.2 市场绩效分析第79-85页
        6.2.1 短期公告效应分析第79-84页
        6.2.2 长期市场效应分析第84-85页
    6.3 财务绩效分析第85-95页
        6.3.1 盈利能力对比分析第88-90页
        6.3.2 资产使用效率对比分析第90-92页
        6.3.3 资产流动性及偿债能力对比分析第92-95页
    6.4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可转债经济后果对比分析第95-97页
7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97-101页
    7.1 研究结论第97-98页
    7.2 启示第98-100页
    7.3 局限性第100-101页
附录第101-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DABC的DF国际物流公司成本核算及客户盈利能力分析
下一篇:客户集中度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劲胜智能的案例分析